二维码
云推搜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业资讯 » 食品 » 正文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完成黄瓜抗蔓枯病主效QTL精细定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8-03 00:04:52    来源:云推B2B网    作者:云推小编    浏览次数:140    评论:0
导读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葫芦科蔬菜遗传育种创新团队在黄瓜蔓枯病抗性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研究将成株期茎蔓的蔓枯病抗性QTL位点gsb-s6.2定位到34 kb区间内,并预测了2个关键候选基因。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葫芦科蔬菜遗传育种创新团队在黄瓜蔓枯病抗性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研究将成株期茎蔓的蔓枯病抗性QTL位点gsb-s6.2定位到34 kb区间内,并预测了2个关键候选基因。相关研究结果以 “Fine mapping and candidate gene analysis of gummy stem blight resistance in cucumber stem” 为题发表于国际著名植物学期刊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上。     蔓枯病(Gummy stem blight, GSB)是黄瓜生产中的主要真菌性病害之一,可导致严重减产与品质下降。然而,黄瓜蔓枯病研究进展缓慢,且在栽培种中缺乏抗源,尚未见对主效QTL或基因进行精细定位的报道。本研究利用近等基因系构建的F2群体鉴定到97个重组单株,将茎蔓蔓枯病抗性主效位点gsb-s6.2精细定位至34 kb的物理区间内,包含6个基因。结合序列分析与接种前后表达模式分析,将Csa6G046210和Csa6G046240确定为候选基因。Csa6G046210编码肿瘤相关蛋白,在抗感材料间存在多个非同义突变位点,接种后在感病材料中表现出显著高的表达水平;Csa6G046240为MYB转录因子,在启动子区AP2/ERF和MYB motifs上存在多个突变位点。该研究首次实现了黄瓜蔓枯病主效抗性位点的精细定位,并推测2个候选基因可能参与蔓枯病抗性通路,为解析蔓枯病抗性分子机制,及培育蔓枯病抗性新品种奠定了基础。     该论文以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为第一和通讯作者单位,韩佳楠博士研究生为第一作者,董邵云博士为共同一作,张圣平研究员和顾兴芳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受到广东省重点研发、山东省重点研发、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中国农业科学院创新工程等项目资助。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7/s00122-022-04172-2
 
(文/云推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云推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云推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yuntuisou.com/news/show-9743.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 2021 云推网络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