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创新团队、淡水渔业研究中心“长江特色水生动物繁养创新团队”在淡水螺类遗传与苗种繁育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梨形环棱螺(B. purificata)俗称螺蛳、石螺、豆田螺、湖螺,是环棱螺属中个体最大的种,具有分布广、用途多的优点,既是中华绒螯蟹、中华鳖、青鱼等优质水产品的重要天然饵料,也是特色水产品宽体金线蛭的唯一饵料来源,更是广大市民“菜篮子”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作为柳州螺蛳粉重要原料之一,梨形环棱螺的短缺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地方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此外,在淡水水域生态系统中,梨形环棱螺对维持淡水水生态系统平衡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自2015年起,团队围绕梨形环棱螺群体遗传学、选择育种、池塘一级净化区不投饵养殖和“稻螺共作”等生产方式及水产品加工领域开展了系列研究,为梨形环棱螺规模化繁养积累了一系列解决方案。
为了进一步挖掘梨形环棱螺种质资源,团队通过PacBio测序和Hi-C技术组装获得了首个梨形环棱螺染色体水平基因组,共产生了33.64Gb的环形一致性序列。初步组装的梨形环棱螺基因组大小为1.01Gb,Contig N50长45.14Mb。通过Hi-C技术的纠错,最终得到984.33Mb大小的梨形环棱螺基因组,Contig N50长37.21Mb,scaffold N50长141.97 Mb,并将99.28%的基因组序列锚定到8条染色体上,共预测了22125个蛋白编码基因。系统进化分析表明:梨形环棱螺与福寿螺大约在2.88亿年前产生分化;比较基因组分析表明:梨形环棱螺中有34个基因家族发生扩张,26个基因家族发生收缩,4个蛋白编码的基因被正选择(FDR<0.05)。该研究为进一步探究淡水螺类的生态学、进化及选择育种提供了重要的基因组资源。
相关研究论文“Chromosome-level genome assembly of the freshwater snail Bellamya purificata (Caenogastropoda)”在线发表于JCR一区期刊《Zoological Research》(IF=6.975)上。淡水中心水产养殖研究室金武博士、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曹小娟副教授为共同第一作者,徐东坡研究员和闻海波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全文网址:https://www.zoores.ac.cn/en/article/doi/10.24272/j.issn.2095-8137.2022.118
本研究得到了水科院基本科研业务费(2021XT703)和淡水中心基本业务费(2021JBFM07)资助。
(院长江特色水生动物繁养创新团队、水产养殖研究室、水生生物资源研究室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