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云推搜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业资讯 » 展会 » 正文

SIAL世界食品产业峰会 探路食品经济新格局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7-08 00:04:37    来源:云推B2B网    作者:云推小编    浏览次数:329    评论:0
导读

SIAL世界食品产业峰会是“SIAL世界三大食品展之一”SIAL国际食品展(上海)主办的国际性峰会,于SIAL老时间2022年5月18-20日线上举办。本届峰会为期三天(5月18-20日),以“全球智慧链下的共谋与共赢”为主题,邀请国内外知名经济专家、相关协会会长、权威质检机构代表、投资机构、企业创始人、食品领域科研权威人士、初创企业以及营销界大咖等嘉宾代表,围绕食品饮料全产业链现状、趋势及最新产品与技术成果,展开深入探讨;共吸引来自法国、美国、加拿大、印尼、泰国等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专业人士实时观看。

   2022 SIAL世界食品产业峰会嘉宾精彩观点直击     SIAL世界食品产业峰会是“SIAL世界三大食品展之一”SIAL国际食品展(上海)主办的国际性峰会,于SIAL老时间2022年5月18-20日线上举办。本届峰会为期三天(5月18-20日),以“全球智慧链下的共谋与共赢”为主题,邀请国内外知名经济专家、相关协会会长、权威质检机构代表、投资机构、企业创始人、食品领域科研权威人士、初创企业以及营销界大咖等嘉宾代表,围绕食品饮料全产业链现状、趋势及最新产品与技术成果,展开深入探讨;共吸引来自法国、美国、加拿大、印尼、泰国等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专业人士实时观看,官网及视频号直播观看人数最高峰达57,050人同时在线,在线互动达106,731余次。     进出口企业要详解海关248号令和249号令
  海关总署国际检验检疫标准与技术法规研究中心TBT研究部主任——焦阳     海关总署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口食品境外生产企业注册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办法》于2022年1月1日正式实施,简称海关总署248号令和249号令。业内人士认为,这两个法令的实施标志着我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新形式和新模式的开始。     为了帮助食品进出口企业更好地了解这两个法令,2022SIAL世界食品产业峰会邀请了海关总署国际检验检疫标准与技术法规研究中心TBT研究部主任焦阳对其进行解读。     是旧法在新形势下的演进     焦阳介绍,海关总署248号令和249号令是在早前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实施人身扣留規定》(144号令)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行政处罚听证办法》(145号令)基础上进行的修订和修改。法令的修订与发布与当前食品安全问题出现的新特点密切相关。     首先是党中央、国务院对进出口食品安全提出了新的要求。总书记提出的“四个最严”要求,已经成为监管部门和企业、行业的根本遵循。     二是进出口食品安全形势进入新常态。进口食品大幅增长,食物供应链越来越复杂。联合国报告指出,生产一种食品包括其配料、包装材料等,可能涉及50个以上国家和地区。     三是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食品安全事件既容易使政府的信用领导力受到质疑,也会对消费者的购买信心造成巨大的影响。     四是非传统安全的问题越来越多。如转基因等新技术、跨境电商等新业态、2019年以来的新冠疫情等公共事件,对食品安全都会造成影响。     249号令的立法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办法》(海关总署第249号令)顺应以上新的行业发展形势,对现有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领域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行全面梳理整合,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有针对性的新规定,实现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有机整合。     焦阳介绍,249号令出台涉及了7部法律法规,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是上位法。还综合整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及其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等法律法规。     249号令出台立一废六,原有的纵向法规《进出口水产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进出口肉类产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出口蜂蜜检验检疫管理办法》《进出口乳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和横向法规《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管理规定》随之同时废止。     强调主体责任,强化源头管理     焦阳分析了249号令当中涉及到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条款要求。进口部分主要是落实各方责任的问题。     首先是落实出口方政府总体责任,明确了政府对输华食品所应当履行的责任。二是落实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国内和国外食品安全相关法律都明确了生产经营者是第一责任人。三是履行海关监管责任。     对于进口食品监管,249号令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引入了合格评定的概念。有9项合格评定活动,包括了境外国家(地区)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评估和审查、境外生产企业注册、进出口商备案和合格保证、进境动植物检疫审批、随附合格证明检查、单证审核、现场查验、监督抽检、进口和销售记录检查。 这些合格评定活动会进行组合或单一使用。     另外就是将进口食品监管环节分为强化源头管理和以风险为基础的口岸管理,以及严格的后续监督管理。     按照249号令,强化源头管理是有层次的。首先开展的是国家食品安全评估的提请和审查,在以下四个方面存在问题,海关会启动国家的食品安全体系和评估审查:输入问题;食品安全、动植物检验检疫法律法规重大调;存在的重大疫情和检验检疫发生变化的;海关为了发现问题自己所启动的国家评估审查。     其次是企业层面的。对境外食品生产企业的管理涉及2021年4月12日与249号令共同发布的《进口食品境外生产企业注册管理规定》(海关总署248号令)。     248号令注册要求改变较大     焦阳讲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口食品境外生产企业注册管理规定》(海关248号令)相较于原有的145号令有较大的改变,首先是全面落实《食品安全法》的要求,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由目录制转化为全类别食品境外生产企业注册。以前是对肉类、水产、乳品、燕窝等产品开展了企业注册,248号令修改为全类别的食品境外生产企业注册,涉及到的是数以十万级的进口食品境外生产企业。     第二,建立以风险管理为基础的注册管理。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采取了不同的注册形式。通过综合考虑工艺、历史数据、国外因素等,把整个进口分为了两大类,一类是需要由国家和地区主管部门向海关总署推荐的18类产品产品,一类是18类之外的产品可以进行自主申请注册。     第三,强化了企业的主体责任,推动了境外官方主管机构承担审查、推荐与监管责任,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明确和压紧企业主体责任问题。企业要经过所在国家、地区海关总署的仔细评估、在所在国家的监管之下、有完整的、完善的食品安全体系和防控体系、履行所在国家与海关总署签订的检验检疫措施。2.明确境外主管当局推荐和监管责任。监管责任包括监管辖区内的企业要按照规定进行生产,对发生的问题监督企业实施整改措施。3.新增了“申请者责任”,要求所在国家、地区或者进口境外生产企业所作为申请者所提供的任何申请资料应该保证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4.海关总署履行监管责任。海关总署实施书面检查、视频检查、现场检查这三种形式的检查和评审。     严格的事中事后监管
  焦阳介绍,248号令中用很大篇幅和条款规定了一系列的监管措施。     1.复查的监管措施,实施回顾性检查,看进口食品境外生产企业是不是持续有效地符合我国的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要求。     2.标准变更与重新注册问题。明确规定了信息变更的途径,和申请途径一致;明确变更的申请材料,包括变更内容、原因;变更申请提交后,需要通过评估信息并不会影响到食品安全,相关信息变更程序才会启动。一旦影响到食品安全,就要实施重新注册。     3.延续注册的相关规定。由原定的1年改为了期满前的6—3个月期间,以便有充分的时间完成延续注册申请的办理。     4.规定了注销规定的相关要求。其一备案规定申请延期,延续注册;其二明确了当进口食品境外生产企业或其他国家所在地区主管当局主动申请注销的,总署会予以注销;其三明确了已注册的企业不符合,也就是所在国家地区当局不再批准企业设立,或者不再其有效监管下,海关总署予以注销。     5.规定了七个方面的撤销规定。     6.为了加强事中事后的管理。对于疫情公共卫生引发的问题设定了专门条款,便于采取紧急预防性措施。     7.为了进一步提升管效能,专门设置了在华注册编号。以前是仅仅有国外注册编号,现在用统一的在华注册编号。在华注册编号按照规定是要标注在食品内外的包装上。注册的有效期从原来的4年延期到了5年。     以风险为基础的口岸管理
  焦阳还解读了以风险管理为基础的口岸管理模式。     1.以风险管理为基础来确定指定口岸。开设在对外开放的口岸,且能够满足对于一些高风险产品的,比如冷链的检验、储存,包括人员和设备、场地都能满足高风险产品检验方面的需要。     2.依法向海关如实申报。依法向海关如实申报,所申报的材料是负有法律责任的。     3.实行入境检疫,对进口食品实施食品检疫。按照布控比例实行现场查验,实行单单查验、单货查验。在标签方面有查验的管理要求。被抽中的预包装食品要实行标签检验,并且在指定的认可的场所实施检验,大宗散装食品在卸货地实施检验。     4.按照合格评定来对进口食品进行处理,对于有问题的产品实施进口商召回、约谈等相关程序。     出口方面也采取了八种措施来完成监管,包括食品原料种植养殖场备案、企业备案、企业核查、单证核查、现场查验、监督抽检、口岸抽检和境外通报等。     海关总署会通过实施“多查合一”的日常管理方式进行监督。此外,加强进口食品安全信息的收集。除了《食品安全法》100条所规定的四类信息,还加大了对于贸易措施中有关食品安全的信息收集,加强了境外食品安全企业事故的风险预警建立了与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接轨的进出口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体系。     以上这些构成了对进、出口食品的整套管理体系。     吃透政策,进口食品企业应加强合规管理
  中食安信(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费洪涛     2022年1月,进出口食品相关新政正式实施。为帮助企业在进口食品过程当中加强合规管理,在近期举办的2022SIAL世界食品产业峰会上,中食安信(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费洪涛对进出口食品新政进行了详细解读。     费洪涛首先简要介绍了所在企业中食安信食安信(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据了解,该公司的主要业务是行业信息服务,政府事务沟通咨询服务以及新食品、保健食品、婴配和特医食品申报等,帮助食品和保健食品企业进行合规化管理和创新发展。在北京、山东威海以及新加坡等地都设有办公地点,客户涵盖快消品领域、营养保健食品行业、食品原料企业。     领会新法规三大变化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口食品境外生产企业注册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即海关总署248号令和249号令从今年1月1号开始实施。费洪涛总结了新法规以下几个变化点。     第一,强化了境外生产企业和境内进口商主体责任,强调其为进口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     第二,把传统的检验合格变更为合格评定。费洪涛指出这一变化的实质是,海关部门不再对进口食品进行背书,合格评定意味着食品安全问题,包括安全性、合规性都由境外生产企业和境内进口商来负责。     第三,境外生产企业注册从传统水产、肉类、乳品、燕窝过渡到全面注册,也就是说所有进口食品都要进行注册。尤其在标签标识方面提出了很多具体的要求,对于水产、肉类标签内容进行了强化要求,强制标签内容从婴配扩展到整个保健食品和特殊膳食用食品。     吃透法规,确保合规性     食品进口企业要做好哪些工作呢?费洪涛围绕进口食品合规性、境外企业的注册程序和产品的标签标识三个方面展开了话题。     首先是进口食品的合规性。产品进入中国要符合《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以及一些部委的规章。比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执行起来也会分几类,横向标准有产品标准、食品添加剂的标准等,生产经营规范标准例如包括检验方法标准等。     他举例说,某产品在国外市场销售很好,配方和原料也很好,想进入中国市场。这种情况大约90%以上的产品,都不能完全符合我国的法规要求,需要按照法规针对标签或者原产品进行一些修改修订。     费洪涛还列举了进口食品企业最容易出现的不合规的情况。像品质证书不合格排位比较高,其他还有标签、食品添加剂容易出现不合格的情况。食品添加剂不合格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另外一种是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情况。举例说,国外很多产品喜欢添加氨基酸类,在中国氨基酸类既不属于营养强化剂,也不属于功能性食品添加剂,只有在香料的清单里面会有一些氨基酸类的原料批准使用。很多企业进口时考虑氨基酸有益的,不做调整,常常会造成非法添加的问题;即便没有非法添加,如果在海关检测中发现添加量非常高,超出了我国认可的香精香料的范畴,也会被认定违规。     注册范围扩大,覆盖全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口食品境外生产企业注册管理规定》即海关第248号令正式实施后,进口企业注册范围从原有的水产、肉类、乳品到燕窝,扩展到了所有进口食品生产企业,这是最大的变化。费洪涛提醒企业注意。     注册的前提条件是,所在国家地区食品监管体系要经过海关总署评价和审查。企业要在当地主管机构监管之下,同时保证符合中国法律法规的要求,同时还要符合海关总署和当地国家地区主管当局相关的检验检疫的要求。     产品想要进入中国市场,要符合评估审查要求及传统贸易国家或地区输华食品目录。就是允许输华食品的国家和地区目录,和输华食品目录。这个名单在海关总署的网站可以查询,一共八大类。     另外,注册的形式分为两种。第一,所在国家地区主管当局推荐注册。这部分分了18大类,这18大类之内的生产企业首先向境外主管当局进行申请,由境外国家或地区主管当局对企业进行审核检查确认,符合要求之后向海关总署进行推荐。18大类划分的标准,是根据原料或者整体的分类来确定的。比如固体饮料里面乳品含量非常高,就符合乳品注册类的要求。再比如滴剂产品的某种溶剂是一些油类,在进口过程中想以油脂制品的名义进口,就要经过主管当局注册,而不是自主申请注册。应提前做好审查和规避。第二,企业自主申请注册。18大类之外的产品可以自主申请注册。     注意标签标识的细化要求
  标签标识的重要性是业内人专家共识。     进口的预包装食品、食品添加剂都要有中文标签,中文标签和说明书应该符合《食品安全法》和其他法律法规的要求。其他法规包括《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也包括一些产品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饮料》。不能简单的把原文的标签直接翻译成中文就贴上。     其次,费洪涛特别提醒到“代理商”的问题。《食品安全法》规定进口食品要标明食品原产地和境内代理商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要求可以标注国内代理商或者进口商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他建议,“代理商”字样一定要出现进口食品标签标识上,否则有些时候就会被判定违反《食品安全法》。     第三,涉及在产品内外包装上标注在华企业注册编号的问题,他建议,一定在最小销售单元和外包装上都要标注在华注册编号,以避免后期执法和经营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风险。     第四,费洪涛谈到了进口食品加贴标签的问题。进口食品标签要符合法规,鲜冻肉类、水产产品要求十分明确。也明确了保健食品、特殊膳食用食品的中文标签必须印制在销售包装上,不得加贴。之前是对婴幼儿配方食品不得加贴进行了要求,现在范围扩大到进口保健食品、特殊膳食用食品。     这又不得不提到食品分类。我国现行的一套分类方法是根据《食品安全法》进行分类,分为一般食品和特殊食品,特殊食品包括了保健食品、婴幼儿配方食品和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另一套分类方法是来自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标准体系中把食品分为普通食品、保健食品和特膳食品,后两类食品我们在进口过程中是一定不能加贴白标。婴幼儿配方食品、婴幼儿辅助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辅食营养补充品,运动营养食品,孕妇及乳母营养补充品,以及目前正在制订的老年食品,将来都应该属于特膳食品类别。     以往有的企业做进口食品的时候,标签做的比较随意。比如说一个运动营养食品,先走走运动营养食品试试,如果能做成就是相对很高大上的产品,加贴“运动营养食品”的标签。如果不能做,当糕点或饮料进,加贴普通食品的标签。新法规对于这类企业影响非常大,要求在进口注册之前就要想好,而不是随意变更。     费洪涛总结说,现行法规体系更多强调了食品境外生产企业和境内进口商的主体责任,而不是海关主体责任。这对境外生产企业和境内进口商的管理能力、合法合规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能够理解法规,能把法规真正落地,提升合规能力。一些能力不足或者没有完全做到合法合规的企业,可能要退出这部分市场。另外新的法规落地之后,也会抑制一部分平行进口企业的进口行为,进口食品的市场的机会会加大,遵从法律法规要求,在中国市场机会也会更加大。     巴西肉类行业:绿色发展打造可持续竞争力     JBS Group——Seara MORAES     有数据显示,到2030年巴西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牛肉出口国,肉类出口贸易量将占全球市场的29%。     2022SIAL世界食品产业峰会上,JBS 公司的Seara MORAES以“巴西动物蛋白质行业的机遇与挑战”为内容进行了分享。     Seara MORAES首先介绍了JBS集团的情况。JBS是世界上最大的食品企业之一,也是世界上第一大蛋白质生产商。其在加拿大、美国、墨西哥、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南美、欧洲等地区都有生产平台。也是巴西蛋白质行业最重要的参与者。     巴西农业秉持绿色发展理念     众所周知,巴西是世界上国土面积第五大的国家,面积为8. 5万平方公里,40%的土地为农业用地。巴西的人口是2.05亿,城市人口占87%。Seara MORAES分析说,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到巴西农业的大趋势,也决定了巴西正在发展并可能成为农业出口方面的主要参与者。     首先,是发展的可持续性。Seara MORAES解释,可持续性不仅是JBS公司的核心价值所在,也是整个巴西农业的发展的要义。其中包括适应可能发生的气候变化的准备,避免破坏自然环境,同时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市场分享经验等。     其次,巴西在持续改进和实施生产中的数字管理控制。技术给市场带来的不仅是可持续的产品,也是非常安全的产品,是产品在世界任何地方安全消费的保障。再次,巴西也在改变能源矩阵,越来越多地使用清洁能源。最后,巴西在风险管理控制方面的治理完全符合世界最优模式。     Seara MORAES说,谈到巴西,就不能不谈亚马逊热带雨林。很多人会问,巴西的农业发展是否会伤害亚马逊或伤害环境。Seara MORAES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巴西有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世界上最大的生物多样性。据介绍,巴西居住在亚马逊地带的人口涵盖了9个居民州。但是亚马逊地区并不是巴西农业发展的地区,巴西农业发展的用地在其他地区。因此,无论巴西在动物蛋白方面生产什么产品,都不会损害亚马逊和其他环境。     一体化生产模式构建肉类产业链     肉类行业的发展需要强大的产业链支撑。Seara MORAES分析了巴西农业整体实力。据介绍,巴西GDP的3%来自农业综合企业,占用巴西37%的劳动力。在谷物生产方面,巴西实力强大,遥遥领先,是农业综合企业份额中的第一大产品。肉类和动物蛋白的生产占农业生产的26.3%。     巴西肉类生产链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动物蛋白生产是完全一体化的,从农场到餐桌。不管是鸡类还是牛类,在源头就选择最好的基因和品种,之后在养殖环节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动物福利友好政策,确保动物在屠宰时得到所有必要的尊重。通过最现代化和经认证的生产设施,最终将货物运输到消费者手中,或进入出口市场。     当之无愧的肉类出口大国     巴西是当之无愧的肉类出口大国。巴西是世界上第一大鸡肉出口国;第四大猪肉生产国;是第二大牛肉生产国,第一大牛肉出口国。可见,巴西在向世界提供蛋白质的来源和供给整个世界的食物来源方面,能力是非常强大的。     Seara MORAES介绍了2021年巴西肉类的整体出口情况,可以看到,在世界范围内占有庞大的市场份额。巴西肉类的出口目的地国家也非常多,如鸡肉糜产品出口150多个国家,牛肉产品出口达到140多个国家。     以可持续竞争力赢得市场     Seara MORAES在报告中分析了巴西农业生产的主要优势和竞争力,在于以下几方面:有可持续的供应和有利的天然资源,丰富的水资源;有可再生的生产方式和资源利用方式;高效的现代化生产系统;有技术创新和发展系统,能很好地满足合作伙伴的需求与不同市场的不同需求。     Seara MORAES表示,无论是JBS公司,还是巴西肉类行业,都希望能与潜在的客户达成深度合作。在向中国出口鸡肉、猪肉和牛肉的业务中,JBS公司是巴西的第一大公司。     在低迷期布局未来  消费仍有较大上升潜力
  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     在新冠疫情的反复冲击下,世界各国产业链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不断上升的通货膨胀和利率增加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全球经济增添许多不确定性。在国际大环境的影响下,中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但综合研判,中国经济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依旧不会改变。在近期举办的2022 SIAL世界食品产业峰会上,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主题致辞,对中国宏观经济波动与消费增长进行了深刻剖析,让人们对中国经济发展与行业未来有了更透彻的认知。     粮食价格波动对于食品加工行业的影响、冲击值得关注     樊纲指出,现在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比较大,最重要的原因还是疫情的反反复复。除此之外,国际金融动荡的影响和一些国际冲突导致了不确定性。全球经济目前处在比较低迷的状态,各国纷纷下调经济增长的预期。在多重压力下,我国出现经济增速下滑的局面也在预料之中。     疫情冲击最大的是服务业,人与人的交往受到限制,自然服务业受到限制,包括旅游、餐饮、运输,航空、铁路等受到很大冲击。国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1%点多,幅度很大。     与此同时,全球面临通胀的压力。原油、粮食、各种矿产等大宗商品价格呈上涨趋势,对全球经济产生巨大影响。其中,粮食价格波动对于食品加工行业的影响、冲击值得关注。     经济低迷是兼并重组改善产业内部结构的好机会     在这样的内外压力下,国家会采取哪些政策遏制经济下滑?樊纲表示,分析预判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大家应该有信心,中国宏观政策调整余地非常大。目前,消费者支出和企业投资少了,货币政策作用有限,要靠财政政策,政府购买生产资料进行投资创造需求,通过“乘数效应”拉动整个社会需求,带动经济复苏。     经济发展过程中哪些因素支撑长期增长?目前情况下,企业应如何渡过低迷期,为未来的发展做准备?     樊纲说,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巨大,有很多支撑长期发展的新增长点,比如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等从技术、产业角度看,中国在全球具有比较优势。最近国家明确提出鼓励数字经济、平台企业进一步发展,包括上市融资等发展的路径,进一步鼓励数字经济助力中国经济更快增长。在数字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各行各业如果用数字技术进行升级改造,就可以发挥各自更大的潜力。这就是工业互联网、数字技术提升制造业。制造业也包括各种消费品的制造业、食品制造业。     在樊纲看来,中国经济目前在结构调整方面还有巨大的潜力。除了产业结构调整之外,产业内部的结构调整也是提高生产力,使经济保持长期增长的重要方面。大部分产业需要通过兼并重组来提高产业的集中度和生产效率。经济低迷是兼并重组改善产业内部结构的好机会。这样调整可提高企业的效率,而且也为下一步的经济增长做好准备,打好基础。     中国经济当中还有很多具有优势、竞争力的新产业,比如新能源和新能源相关的产业。太阳能、风能设备制造等新能源从技术到成本在全球领先具有竞争力,这些领域能够在全球进一步开拓市场。新能源相关的一些产业,比如新能源汽车,造车新势力蓬勃崛起,会成为下一阶段中国经济增长的亮点。还有与此相关的技术、设备都能够在全世界取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发展全国的统一大市场,促进国内大循环     中国已是全球最大贸易国,产品出口行销全球。樊纲说,有些国家想遏制中国的发展,这时国内大市场就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最近国家也提出要消除各种堵点,发展全国的统一大市场,促进国内大循环。中国有14亿人口,有世界上最健全的工业体系。如果国内大市场进一步打通各种堵点,国内大循环供给和需求持续良性互动,中国经济增长在下一阶段就获得了市场的支撑。我们要更加开放,去发展国际大市场,同时加大国内市场的循环,这对国内经济的增长会是一个巨大的支撑。     樊纲强调,大家要不仅仅看到现在遇到的困难,同时要看到未来发展的潜力和积极的因素。在这当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消费的增长,这与食品行业密切相关。按照经济学理论,当一个国家进入“高收入阶段”就会进入“高消费阶段”。中国居民消费总额占GDP的比重从2008年前后的35%,上升到2018年的44%。中国2021年人均国民收入达到12400多美元,马上就要进入高收入的门槛,这将是消费迅猛增长的阶段。     樊纲在演讲说,消费增长不仅仅是数量的增长,也包含质量的提升、品质的改善、对高质量消费的需求,而且人们对种类、形式、消费方式的多样化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次疫情人们居家隔离的时候,对多样化消费非常怀念。食品的多样化、消费形式的多样化会越来越发展。在这个过程中,食品消费中的二次产业、三次产业的增加值会不断提升。例如近年来的市场热点预制菜,包括预制菜产业链带动相关的冷链、运输物流等,消费多样化和质量的提升会带来更大增加值。     要重视新技术对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的作用     食品制造企业应如何应对目前的危机?樊纲表示,食品行业在疫情中受到的冲击相对而言比较小。很多地方出现的问题是买不到东西,需求得不到满足。与此同时,物流、仓储、运输等环节暴露出一些问题。因此,食品行业要通过这次疫情认识到产业分散度太高、集中度太低,包括新技术的应用等方面的问题。在低谷时期花时间、精力去解决,为未来的发展做更好的准备。     樊纲认为,要重视新技术对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的作用。新技术包括数字技术在物流、仓储、冷链等领域的应用,促进供给侧的创新,催生出各种新产品、新模式的发展;新技术包括数字技术在商业、服务业的应用以及电商、快递、直播、新零售等,促进了消费需求的扩大和需求模式的多样。掌握新技术的90后、00后新一代消费者,将引导消费结构变化的潮流。这些都是跟新技术密切相关的,新的需求、新的供给都需要我们高度重视新技术应用,特别是数字技术的应用。     樊纲表示,我们要在困难当中看到未来的潜力。经济总会有波动,但再波动经济总要发展,中国14亿人口追求美好生活的进程仍将继续,产业、企业在低谷的时候就要做好产业内部的结构调整以及新技术的应用。同时,放眼长远、布局未来,为长远更大的发展做好准备。     农产品供应链不“断链”要补上短板
  中国蔬菜流通协会会长——戴中久     鲜食为主、需求量大的传统饮食习惯决定了蔬菜在我国城乡居民膳食结构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蔬菜生产在保障城乡居民基本消费需求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蔬菜产业已经从昔日的家庭菜园逐步发展成为主产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以及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保供增收促就业的地位日益突出。在近期举办的2022 SIAL世界食品产业峰会上,中国蔬菜流通协会会长戴中久梳理了我国农产品食品供应链的现状与问题,给出补足农产品流通短板的思路与建议。     供应链不畅导致“断链”     戴中久认为当前我国农产品食品供应链包含五个方面。首先是产需对接的链条,农产品如何从田间到餐桌,这是农产品食品供应链的基础。     二是产需信息链。如果产需信息不对称,食品供应链就会出现短缺。     三是冷链、物流链。把农产品、把食品从田间送到消费者的餐桌,冷链、物流是最关键的节点。     四是食品安全追溯链条。食品安全关系千家万户、千千万万消费者的健康,要通过农产品食品供应链建立起一条可追溯的食品安全链。     五是金融链条。做好农产品食品供应链全链条的实施运营,金融支持是必须的保障。     梳理分析供应链这5个链条,戴中久认为短板在于供应链基础设施比较落后,信息渠道不畅通,产需信息对接不畅。戴中久说,我国目前冷链物流方面普遍存在断链的现象,这不仅影响食品安全,还会增大食品的损耗。发达国家食品包括蔬菜水果损耗率在5%左右,而我国蔬菜的损耗率高达30%—35%,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差距,主要问题出在供应链冷链物流环节。我们没有做到全链条冷链,这和供应链基础设施落后有关。     在戴中久看来,全国没有形成统一的大追溯平台,分散在各地自治的追溯不能完全彻底地解决食品安全追溯问题,这也是农产品食品供应链的短板。此外,目前食品供应链方面还存在技术、人才、机构等分散、缺乏连接的问题。     补足农产品供应链短板     如何补齐、完善农产品食品供应链短板?戴中久提出顶层设计要以供应链、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为主体,构建全链条网络化、标准化,可追溯、高效率的农产品供应链体系;提升应急管理能力;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立。     戴中久建议,一是完善供销体系各个环节基础设施建设。     在产销区建立一批扩大交易功能的市场。一方面在产地发展以存储为运销核心的新型供应中心,产地不仅仅是生产环节,而且要与流通环节紧密结合,现在很多电商在产地建立前置仓、集采中心,实际上就是在源头把产品采摘之后进行加工处理,做好源头的最初一公里准备。要实行传统市场的现代化、标准化、智慧化、数字化的改造。     戴中久说,要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引下,打造农产品交通运输的有效衔接。运输环节是农产品供应链的最至关重要的环节,应把运输部门与交通部门、生产部门和流通部门紧密结合,建立起公路+高铁+航空的快递物流支撑基础体系,物流体系的建立是补足农产品供应链畅通的最基础工作。     同时,用好中央和地方的财政专项支持资金,集中支持仓储保鲜、冷链等设施建设。     二是强化各环节不同主体职能、权益和义务。     戴中久提出,应加快推进集约化法人公司产销体制和现代流通体系的建设。把千家万户生产者集中起来,提高组织化程度,才能够在农产品供应链当中发挥源头一公里的作用。目前,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形式已在各地实施,下一步要加快推进。     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积极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国家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不断强化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这是保供、保证民生、保证价格稳定的重要措施。     戴中久表示,批发市场在农产品流通体系中一直占据主导位置,全国农产品的70%通过批发市场辐射全国,而批发市场管理法目前没有正式出台。要完善农批市场法律法规体系,探索自治和政府协调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尽快出台批发市场管理法。     三是建立财政金融、税收、保险等支持体系。     戴中久说,农产品供应链中基础设施、运营、经销、配送、储存、加工等,都需要金融支持。因此,建立财政金融税收、保险政策支持体系是补足农产品供应链短板的重要举措。     除了从源头加强监管之外,农产品供应链要建立可追溯、有保障、受监督的食品安全监督体系,这也是补足现行农产品供应链短板一个重要的方面。     戴中久指出,要建立和扩大消费适应的便利消费网点布局,实现净菜上市。现在出现一些新的农产品生产方式,例如预制菜配合中央大厨房,满足消费者不同需求应运而生。要不断培育生鲜电商+中央厨房+即时配送+全程冷链等新的业态,探索生产平台经济和资源共享等新的模式。     供应链模式亟须不断创新     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国家最近提出的新战略。戴中久在发言中指出,要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不断创新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立。     一是单维度供应链模式创新。通过数字化助推农贸市场、超市等传统零售业态改造,发展数字农批、数字超市等流通模式。通过互联网信息实现上下游信息的有效传导,减少价格波动带来的损失。应用物联网技术,供应链全链路信息记录分析形成数字化供应链。     二是多维度供应链模式创新。核心在于全国优势产业、产业带、网络结构的构建。在生产端坚持优势主产区数字化生产;在消费端关注消费需求差异与多元;在流通端构建电商供应链、批发市场供应链、专卖店及超市供应链、休闲旅游带动消费的供应链等。     戴中久表示,建设全国农产品供应链体系,保障农产品食品从产地到终端,从生产端最初一公里到消费端最后一公里,国家级行业协会承担着重要职责。今后将按照改革的要求,结合现实,纠正问题,补足短板,引导、创立、完善新型农产品供应链体系,为生产者、消费者做好服务。    
 
(文/云推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云推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云推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yuntuisou.com/news/show-8606.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 2021 云推网络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