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云推搜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业资讯 » 食品 » 正文

戈峰研究团队揭示:黄淮海麦区病虫害防控是保障中国小麦安全的压船石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12-24 23:15:12    来源:云推搜网    作者:云推小编    浏览次数:837    评论:0
导读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领军人才戈峰所在团队与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合作,在中国小麦病虫害造成的产量损失时空分布格局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以“Wheat yield losses from pests and pathogens in China”,发表于国际期刊Agriculture, Ecosystems & Environment(IF=5.567,Q1)上。

  小麦是世界粮食保障的奠基石。全世界上超过40%的人以小麦为主粮,而中国更是全球小麦种植和消费大国。准确研判病虫害造成的产量损失及其时空特征,制定不同区域特色的病虫害防控措施,是保障小麦产量安全的根本途径。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领军人才戈峰所在团队与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合作,在中国小麦病虫害造成的产量损失时空分布格局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以“Wheat yield losses from pests and pathogens in China”,发表于国际期刊Agriculture, Ecosystems & Environment(IF=5.567,Q1)上。该研究从空间上评估了中国小麦主产区因病虫害造成的小麦产量损失,从时间上分析了2000-2018年19年间小麦上主要病虫害造成的损失趋势。发现每年因病虫害造成我国黄淮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西南地区、黄土高原地区、东北地区和新疆地区的小麦产量损失分别达16.29 %、7.46 %、11.71 %、12.64 %、6.54 %和4.84 %;由此引起我国小麦产量损失高达1767万吨,相当于2.89亿人的口粮;其中,作为占全国冬小麦总产量68 %的黄淮海流域,每年因病虫害造成的小麦损失1394万吨,占全国小麦产量损失总量的79%,相当于2.28亿人的口粮。充分表明减少黄淮海区域小麦病虫害的损失,是保护我国小麦安全的压船石。     进一步分析2000年-2018年期间小麦病害、虫害分别引起的产量损失变化趋势发现,由小麦蚜虫、麦螨、赤霉病和纹枯病造成的产量损失比例呈显著上升,而地下害虫明显下降;小麦锈病、小麦蚜虫及小麦白粉病仍然是当前威胁我国小麦安全的高风险病虫害。该成果指明了未来我国小麦绿色防控的方向,为国家制定特定区域性小麦管理措施提供了重要参考。     据悉,戈峰研究团队长期从事小麦害虫的生态调控和监测预警工作,该团队进一步聚焦到山东省内害虫的发生危害,积极研发多种关键新技术组建害虫生态调控模式,致力于打造害虫生态调控的“齐鲁样板”,促进山东农业步入生态、经济与社会协同发展新篇章。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agee.2021.107821
 
(文/云推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云推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云推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yuntuisou.com/news/show-720.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 2021 云推网络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