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云推搜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业资讯 » 食品 » 正文

江苏科技大学食品学科科研成果取得新突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5-08 00:25:02    来源:云推B2B网    作者:云推小编    浏览次数:366    评论:0
导读

5月4日,江苏科技大学粮食学院叶华副教授以第一作者第一单位在国际食品顶级期刊《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中科院一区,TOP期刊,影响因子11.176)在线发表了题为 “Split aptamer acquisition mechanisms and current application in antibiotics detection:a short review” 的综述论文。

  5月4日,江苏科技大学粮食学院叶华副教授以第一作者第一单位在国际食品顶级期刊《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中科院一区,TOP期刊,影响因子11.176)在线发表了题为 “Split aptamer acquisition mechanisms and current application in antibiotics detection:a short review” 的综述论文。这是粮食学院首次以第一单位在该顶级刊物上发表的高影响因子论文,取得了我校食品学科科研成果新突破。新加坡国立大学羊芷欣为论文共同一作,新加坡国立大学杨宏顺副教授、江南大学王周平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871881)、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BK20201452)、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项目(CX (18) 2025)、南京市浦口区社会发展项目(S2020-17)等资助。     核酸适配体(Aptamer)是可以通过指数富集的配体系统进化技术(SELEX)从人工合成文库中进行体外筛选获得的单链寡核苷酸,其长度一般约8-100 bp,它可以折叠成特定的三维结构与待检测靶标特异性结合,可作为分子探针用于生物传感器构建。受抗体技术启发,近年来陆续报道有适配体被成功劈裂成两条短链共同构建劈裂适配体生物传感器(Split aptamer biosensor)而受到广泛关注。尽管劈裂适配体在设计生物传感器和应用方面具有明显的灵活性和优势,但其劈裂机制尚不明确,限制了劈裂适配体的发展。     在目前已报道的17种劈裂适配体中,其中有6种是抗生素适配体,占比达35%,是分析和研究劈裂适配体机制的良好素材。基于此,该综述详细介绍了劈裂适配体概念、优缺点以及抗生素劈裂适配体的序列组成、劈裂位点,探讨了劈裂适配体的可能劈裂机制及识别机制,同时就抗生素劈裂适配体在生物传感器设计和应用方面进行了总结,最后对劈裂适配体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论文链接: 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10408398.2022.2064810
 
(文/云推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云推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云推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yuntuisou.com/news/show-4666.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 2021 云推网络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