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桃资源与育种团队全面分析了加工桃果实在制罐和贮藏前后的营养成分变化,揭示了黄肉桃营养特征,为桃果实多元化利用提供了代谢组学证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食品化学(Food Chemistry)》上。
该研究使用代谢组方法鉴定到658种代谢产物和40种类胡萝卜素。制罐后,显著变化的代谢物主要包括脂类、氨基酸及其衍生物、酚酸、生物碱、核苷酸及其衍生物;贮藏后发生显著变化的是酚酸、脂类、黄酮类、氨基酸及其衍生物。整个过程中共发现了282个差异积累的代谢物,主要包括78种酚酸,74种脂质,61种类黄酮。对游离类胡萝卜素和酯化类胡萝卜素的损失率进行比较后发现,酯化类胡萝卜素更加稳定,是维持桃果实营养价值的关键物质,更利于人体吸收利用。该研究为桃果实进一步利用过程中营养物质的保持提供了新的见解。
该研究得到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等项目资助。(通讯员:赵倩)
原文:/file/upload/2023-09-05/qqd41wv4u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