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经济作物全基因组设计育种创新团队揭示了玉米育种改良中有害突变的改变模式及其对表型性状的影响,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分子生物学与进化(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上。
生物在世代更替中,会产生大量的突变,其中大多数是有害的,导致个体适合度降低。未来的育种可能涉及有害等位基因的检测和清除,以减少这些有害突变对作物适应性产生的负面影响。目前的研究主要探讨了驯化和扩散过程对玉米群体中有害突变的影响,而对玉米在现代育种进程中有害突变的改变模式及其对表型性状的影响知之甚少。
该研究对国内外近七十年间培育的350份玉米材料进行了深入分析,全面评估了玉米育种进程中有害突变发生的变化模式及其对性状的影响。研究发现,玉米在改良育种的进程中,轻微有害突变增加,重度有害突变减少,轻微有害突变在杂交种中更易被互补。相较于中性位点,有害突变对表型影响更大,并且其效应大小与性状选择的方向无关,该研究为玉米育种改良提供有益的参考。
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基础与应用研究重大专项等项目资助。(通讯员 马昕怡)
原文链接:/file/upload/2023-08-18/cpk24seqtx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