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何时起,吃含糖丰富的食物,开始被人们当成一种负担。喝奶茶要半糖的,喝汽水要无糖的,就连有些酸奶,也开始以“无蔗糖”作为卖点。
的确,不少研究已经证明,长期摄入过量的糖,会增加龋齿、肥胖和糖尿病的发病风险。所以许多人把“非糖甜味剂”作为“糖”的替代品,希望在享受甜味的同时,又能减少能量摄入,达到控制体重甚至预防某些可能疾病的目的。
但世卫组织于5月15日发布的一份关于非糖甜味剂的新指南,却给这个想法泼了一盆大大的冷水。该指南建议不要使用安赛蜜、阿斯巴甜、糖精钠等非糖甜味剂来控制体重或降低非传染性疾病风险。指南还表示,根据现有证据系统性回顾表明,长期食用非糖甜味剂甚至存在一些潜在不良影响,如增加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和成人死亡率的风险。
这里需要解释一下,并不是说过去吃的甜味剂就有毒了。所谓“根据现有证据系统性回顾”,可以粗浅的理解成根据长期大数据来分析,得出的一些可能的推论,尚有争议。
比如,证据里那些喜欢用甜味剂替代糖的人,是否有可能是那些本来就嗜甜的人群?人们是否会因为吃了代糖食品,心里感觉稍安,而无形中增加食物的摄入量?而那些本来就不吃代糖的人,是否本来就不爱吃甜……
所以,甜味剂可以吃,但想通过它达到什么预防肥胖或疾病的目的,作用可以忽略不计。其实想要达到控制体重的目的,吃不吃代糖,从来就不是关键。关键是降低摄入食物的甜味水平,培养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这点对于味觉系统还在发育的孩子尤其重要。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我们应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
同时,也给平时喜欢吃代糖的人敲响了警钟,代糖食品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糖所带来的“负担”。吃糖也不是种种健康隐患的唯一原因,这就像浮在海面上的“冰山”,吃糖只是露在水面上的“冰山一角”。造成肥胖、糖尿病等健康问题的原因,更多的可能是隐藏在“冰山”水面之下的原因,比如遗传、缺乏运动、暴饮暴食、饮食不均衡……
目前看来,甜味剂最积极的作用,可能就是给糖尿病人打开了一扇“甜味”的大门,让包括我国1亿多糖尿病人在内的全世界糖尿病患者,可以在一尝甜味的同时,不用担心血糖飙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