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豆具有生育期短、适播期长、适应性广、抗逆性强、耐瘠薄等特点和固氮养地作用。为充分发挥小豆在茬口衔接、提升土地产出质量效率等方面的优势作用,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满足市场需求,助力小豆产业提质增效,农业农村部小宗粮豆专家指导组会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提出2023年小豆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一)加强轮作倒茬。做好茬口设计,避免重、迎茬种植。北方地区春小豆积极推广与高粱、玉米、谷子、糜子、燕麦、荞麦、马铃薯、蓖麻、向日葵等作物间隔3年以上的轮作制度,夏小豆加强与玉米、小麦、谷子等禾本科作物轮作;南方地区因地制宜做好春、夏、秋播茬口衔接。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选择通过国家或者省级登记、适合本区域种植、符合市场需求、保证安全成熟的高产品种。一般北方肥水条件好、积温较高的地区可选生育期较长品种;地块瘠薄、积温较低的冷凉地区适合生育期短品种。机械化生产水平高的地区宜选择株高75厘米以下、株型紧凑、直立、抗倒伏、耐密植品种。北方夏播区宜选择适合夏播的优质品种。
(二)精细整地施肥。宜选择土壤肥力和通透性较好、土层深厚的地块。机械化精量播种的地块要求精细整地,确保全苗。北方春播区秋整地,秋翻深度18—25厘米,春季及时耙耢、旋耕、耱平、打垄,秋翻秋起垄的地块随起垄随镇压,秋季灭茬、春季起垄的地块顶浆起垄、及时镇压;当土壤冻融交替之际,及早开展春整地,防止春旱造成土壤失墒和板结。北方夏播麦收后旋耕、翻耙,平整地面。结合整地播种做好肥力保障,北方春播亩施有机肥/农家肥700—1000公斤,有条件的增施根瘤菌肥和磷钾肥,播种时亩施磷酸二铵7—12公斤,尿素2—4公斤,硫酸钾5—8公斤作种肥。北方夏播和南方地区常整地时将有机肥、种肥一次性施入,在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一般亩施尿素2—3公斤;根据地力水平,北方夏播亩增施磷酸二铵6—12公斤、硫酸钾5—7公斤,南方亩增施磷酸二铵8—12公斤、硫酸钾3—5公斤。有灌溉条件的地块,适量随水追肥。
(三)科学确定播期。依据品种生育期、地温和土壤墒情确定播期。一般10厘米耕层地温稳定在10℃左右、土壤含水量在15%—20%为宜。北方地区春播多为5月上中旬,夏播多为6月上中旬;南方地区春播适宜4—5月。晚熟品种适时早播,早熟品种适时晚播。春旱严重的山区、坡地、朝阳地块,应适时早播,低洼易涝、平原地块适当晚播。其中东北地区适宜播期为5月5日—5月25日,一般垄上开沟条播或机械点播方式播种,垄(行)距60—65厘米;西北和华北北部地区适宜播期为5月15至6月5日,一般平作,条播或者穴播的方式播种,行距45—50厘米;北方地区夏播多平作,行距40—50厘米;南方地区多平作穴播,行距40—50厘米。一般播种深度3—5厘米,每穴2—3粒种子。播后根据土壤墒情及时镇压保墒。
(四)合理种植密度。根据当地降水量、土壤肥力、灌溉条件等因素,确定种植密度。北方春播区一般早熟品种、低水肥地块,每亩保苗1.5万—2.0万株;中熟品种、中等水肥条件地块,每亩保苗1.2万—1.5万株;晚熟品种、高水肥条件地块,每亩保苗1.0万—1.2万株。北方夏播区一般低水肥地块,亩保苗1.4万—1.6万株;中等地力地块,亩保苗1.2万—1.4万株;高水肥地块,亩保苗1.0万—1.2万株。南方地区一般低水肥地块,亩保苗1.3万—1.5万株;中等地力地块,亩保苗1.1万—1.3万株;高水肥地块,亩保苗0.8万—1.1万株。
(五)做好田间管理。及时开展水肥运筹,分枝期至开花期可喷施0.2%的磷酸二氢钾和多元微肥水溶液1—2次,开花前期结合封垄可亩追施尿素2—4公斤,硫酸钾2—3公斤。开花期遇到干旱及时灌溉,以防落花落荚,影响产量。适时开展病虫草害防控,第一对复叶展开时,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第一分枝出现之前,进行第二次中耕除草;开花结荚前进行第三次中耕除草。生育期注意防控根腐病、细菌性疫病、菌核病、病毒病、白粉病、地下害虫、蚜虫、红蜘蛛等病虫害。苗期病害可采用种衣剂包衣、药剂拌种防治,或发病初期喷施、浇灌适宜药剂防控;地下害虫可采用毒饵防治;针叶禾本科杂草可选用适宜的高效低毒除草剂防控。注意科学用药。
(六)因地制宜收获。小面积种植的,可选择80%以上豆荚成熟时,在早晨趁潮湿一次性人工收获。大面积种植的,可在100%豆荚成熟时采用联合收割机一次性收获;或者在80%豆荚成熟时先采用机械割倒晾晒4—6天,再用机械捡拾脱粒。收获后的小豆应避免着雨,及时晾晒、脱粒,含水量低于13%时入库保存,注意防止豆象为害。
来源:农业农村部小宗粮豆专家指导组、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