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云推搜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业资讯 » 食品机械 » 正文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植所在棕榈入侵害虫椰子织蛾生物防治方面取得新进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4-27 04:00:06    来源:云推B2B网    浏览次数:267    评论:0
导读

近日,中国热科院环植所南繁作物与迁飞害虫团队在入侵害虫椰子织蛾监测与防控研究中取得新进展。该团队围绕椰子织蛾的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应急防控和绿色防治等方面开展研究,为热区入侵害虫的生物生态学、遗传多样性及高效绿色防控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撑。

  近日,中国热科院环植所南繁作物与迁飞害虫团队在入侵害虫椰子织蛾监测与防控研究中取得新进展。该团队围绕椰子织蛾的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应急防控和绿色防治等方面开展研究,为热区入侵害虫的生物生态学、遗传多样性及高效绿色防控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撑。   椰子织蛾(Opisina arenosella)是棕榈植物上的重要入侵害虫,主要危害椰子、油棕、槟榔等。椰子织蛾原产于印度,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已经传播到东亚和东南亚的其他国家,严重为害时可使椰子减产45-60%。研究团队通过对整个亚洲的椰子织蛾进行调查、收集及鉴定,揭示了来自中国、马来西亚和泰国的入侵椰子织蛾种群如何共享相同的单倍型;对椰子织蛾交配和产卵过程的化学信号传导进行研究,并将该信息化合物应用到监测和诱捕技术上;集成了以田间管理、间套作、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的为主的持续化学替代管理方案。其中,通过定期释放寄生蜂可将椰子织蛾的侵染力降低至95%,捕食性蚂蚁的特殊复合体可使棕榈树冠内的椰子织蛾卵块死亡率达到 75-98%。   该研究成果以“Ecology, invasion history and biodiversity-driven management of the coconut black-headed caterpillar Opisina arenosella in Asia”为题发表于《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中国热科院环植所卢辉研究员和吕宝乾研究员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东南亚和欧洲的科研工作者参加了合作研究。该研究得到了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团队、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创新团队等项目资助。   椰子织蛾的入侵风险评估和田间释放寄生蜂的影响   论文全文链接:Frontiers | Ecology, invasion history and biodiversity-driven management of the coconut black-headed caterpillar Opisina arenosella in Asia (frontiersin.org)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yuntuisou.com/news/show-23649.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 2021 云推网络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