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节水新材料与农膜污染防控团队和生物节水与旱作农业团队,揭示了不同覆盖技术对水稻节水增产减排的影响。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总体环境科学(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
旱作种植技术是缓解农田面源污染、碳排放,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并提高水分生产力的有效措施。然而,由于该技术实施环境和应用场景复杂,尚缺乏其对稻田影响的全面了解和统一认识。
研究团队通过分析,量化了地膜覆盖旱作、秸秆覆盖旱作、不覆盖旱作三种方式对水稻产量、温室气体排放和水分生产力的影响效果,发现这三种旱作方式与传统淹水方式相比,显著降低了稻田甲烷排放,且提高水稻水分生产效率。同时发现覆盖类型、施肥量、土壤有机碳、土壤全氮及土壤容重是影响覆盖技术对水稻节水增产减排的关键因素。地膜覆盖技术在水稻旱作种植体系中表现最优,而秸秆覆盖旱作和不覆盖旱作对水稻节水增产减排的影响效果有限。通过控制地膜覆盖技术并匹配适用场景,可大幅提升水稻增产减排的效果。研究结果可为水稻旱作技术的合理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资助。
原文链接:/file/upload/2023-04-18/djnu02ekts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