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云推搜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业资讯 » 食品 » 正文

“无糖”食品真的无糖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4-14 03:50:13    来源:云推B2B网    浏览次数:42    评论:0
导读

“0糖”“无糖”是否真的不含糖?消费者是否可以敞开了吃呢?为解开这些疑惑,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交流杭州市分中心联合监测站点对目前颇受欢迎的标称“0糖”“无糖”的食品做了随机采样检测。结果如何,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条件逐步提高,健康越来越受大家的关注,糖分过量摄入的危害日益被重视,无糖食品逐渐开始走红。   诸如0糖0脂碳酸饮料、无糖低脂饼干、0糖低卡脂燕麦、无糖低卡固体饮料、糖尿病人专用无糖零食……琳琅满目的无糖食品仿佛自带健康光环,成为了不少消费者的心头好。   但是,“0糖”“无糖”是否真的不含糖?消费者是否可以敞开了吃呢?为解开这些疑惑,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交流杭州市分中心联合监测站点对目前颇受欢迎的标称“0糖”“无糖”的食品做了随机采样检测。结果如何,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01
  实验设计   本次实验样品选取了市面上常见的声称为无糖食品和普通食品各6批次,分别为:夹心饼干/0糖夹心饼干、运动饮料/无糖运动饮料、碳酸饮料/0糖碳酸饮料、充气糖果/无糖口香糖、含乳果冻/0糖果冻、纯蛋糕/无蔗糖蛋糕。   02
  结果分析   根据国家标准,产品如若声称“无糖”或“不含糖”,需要符合“每100g固体食品或者每100 mL液体食品中糖的含量不超过0.5g”要求。而此处的“糖”是指单糖、双糖之和,即用于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标示的糖只包括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等单/双糖组分,“无糖”声称并不代表食品中不含其他类型的碳水化合物。   实验结果显示,#1-2、#2-2、#3-2、#4-2、#5-2样品中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等单/双糖组分检出值均低于0.5 g/100g(mL),符合“无糖”“0糖”声称的相关要求。   虽然符合相关要求,但是这些食品真的不含碳水化合物吗?   #1-2样品检出蔗糖含量为0.27g/100g,使用麦芽糖醇、赤藓糖醇等代替白砂糖,广义上确实减少了产品中的“糖”含量,但细查该食品配料发现,第一位为小麦粉且第五位明示另外掺入了淀粉,可推测产品中可能含有大量淀粉。淀粉在人体内经一系列反应后会转化为葡萄糖,仍能产生较高的热量。   #4-2、#5-2样品中同样使用了呈甜味物质完全替代白砂糖和果葡糖浆。但为保持良好的口感以及降低成本,甜味替代物质难免会由多种人工合成的甜味剂(如三氯蔗糖、阿斯巴甜、安赛蜜等)复配,若长期大量摄入,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6-2样品配料中使用海藻糖、麦芽糖浆等6种呈甜味物质代替白砂糖,升糖指数虽相对较低,但实际碳水化合物含量和能量未明显减少,且与普通蛋糕并无显著区别,因此该“无蔗糖”声称,仅具有表象意义,易对消费者产生误导。   结论   检测结果显示,“0糖”、“无糖”并非真的没有糖,“0糖”“无糖”声称也并不代表食品中不含其他类型的碳水化合物,例如,标称“0糖”的样品含有果葡糖浆,同样会升高血糖、产生能量,对减肥和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并没有实质意义。
  03
  消费提示   很多消费者认为“0糖”“无糖”食品不影响血糖、不会长胖,但事实上,有些“0糖”“无糖”食品中的油脂、淀粉等高产能物质含量并没有想象中少,过多食用也会造成糖分、脂肪的积累,对健康有害无益。   消费者在选购“0糖”“无糖”食品时,建议多关注产品的配料表与营养成分表:   添加糖醇类代糖物质的   山梨糖醇、麦芽糖醇、木糖醇、赤藓糖醇等糖醇类物质的代谢过程基本无需胰岛素参与,升糖指数较低,对血糖影响不大,但此类物质在体内代谢缓慢,长期过量摄入,也会引起腹胀、腹泻等不良症状,糖醇不耐受者、孕妇及儿童不建议食用。   添加人工合成甜味剂的   很多“0糖”“无糖”而又呈现甜味的食品,大多添加了人工合成的甜味剂,如阿斯巴甜、三氯蔗糖、安赛蜜等,长期大量食用,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风险。   来源/食品协调处、食药检院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yuntuisou.com/news/show-22877.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 2021 云推网络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