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3月12日消息:截至2023年3月10日的一周,全球小麦价格继续下跌,其中芝加哥小麦期货创下近20个月来新低,主要反映出市场对于黑海出口协议的前景持乐观预期。澳麦产量进一步上调,也给市场带来压力。
周五,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5月软红冬小麦期约报收6.7925美元/蒲,比一周前下跌4.16%。堪萨斯城期货交易所(KCBT)的5月硬红冬小麦期约报收7.982美元/蒲,比一周前下跌2.21%。明尼阿波利斯谷物交易所(MGEX)的5月硬红春小麦期约报收8.245美元/蒲,比一周前下跌5.53%。Euronext的2023年5月小麦报收261.75欧元/吨,比一周前下跌4.90%;阿根廷小麦现货报价为350美元/吨,比一周前下跌2.23%。
黑海谷物协议前景乐观
下周一(13日),联合国和俄罗斯官员将在日内瓦举行会议,讨论黑海谷物协议的延期。俄罗斯表示目前的协议只执行了一半,因为在乌克兰得以恢复从黑海出口的同时,西方国家却并未兑现当初承诺的取消对俄罗斯农产品以及化肥的出口障碍。此外,俄罗斯指责乌克兰出口农产品主要令西方受益,而不是非洲或东南亚最需要食品的国家。
尽管如此,考虑到黑海协议令包括中国和土耳其在内的国家受益,中国也在解决乌克兰危机的立场文件中明确表示希望协议得到全面执行,因此未来几天里俄罗斯很可能继续讨价还价,但是协议续签的可能性非常大。嘉吉公司董事长大卫·麦克伦南本周也表示,乌克兰谷物出口增长有助于压低全球粮食成本,因此他对于联合国斡旋的黑海谷物协议在3月18日延期持乐观预期。
美国平原地区的小麦作物状况依然参差不齐
美国农业部发布的评级数据显示,近期头号冬小麦产区堪萨斯州的冬小麦状况进一步下降,但是第三大产区俄克拉荷马州的冬小麦状况继续改善。今年美国农户种植了3695万英亩冬小麦(1495.3万公顷),为8年来最高值。但是天气干燥对美国南部平原小麦种植带部分地区的作物构成威胁。截至3月5日,堪萨斯州冬小麦优良率为17%,一周前19%;第二大冬小麦产区德克萨斯州小麦优良率为19%,和前一周持平。第三大冬小麦产区俄克拉荷马州的冬小麦优良率为39%,高于一周前的36%。
美国干旱监测周报显示,截至2023年3月7日,美国干旱指数降到116点,一周前118点,去年同期195点。整个美国平原的大部分地区仍然处于长期干旱状态,不过内布拉斯加州中北部/东北部以及北达科他州东南部的大雪有助于干旱状况改善。怀俄明州的墒情也有所改善。在堪萨斯州,85.0%的地区处于某种程度的干旱之中(D0-D4),低于一周前的85.1%,一个月前为96.0%。
2023年俄罗斯小麦出口预期下调,下一年度产量降低
俄罗斯咨询机构SovEcon在3月7日将2022/23年度俄罗斯小麦出口预估下调10万吨,至4410万吨,因为暴风雨天气导致2月份的出口量明显低于最初预期。
3月7日,俄罗斯农业部长迪米特里·帕图谢夫表示,本年度迄今俄罗斯已出口超过2800万吨谷物,并计划在剩下四个月(3月至6月)再出口2500万吨到3000万吨。
咨询机构IKAR预计2023/24年度俄罗斯小麦产量估计为8600万吨,但是如果面临生长压力,小麦产量可能降至8000万吨。作为对比,俄罗斯2022/23年度小麦产量达到创纪录的1.044亿吨。
咨询机构ProZerno公司预计2023/24年度俄罗斯小麦产量为8000到8100万吨。
澳麦产量进一步上调
3月7日,澳大利亚农业资源经济科学局(ABARES)在季度报告里将澳大利亚2022/23年度小麦产量进一步调高到3,920万吨,比12月份预测的已经创纪录的3660万吨提高了7%,比2021/22年度的前峰值3630万吨提高8%。ABARES还预测2022/23年度加拿大小麦产量同比增加51%,俄罗斯小麦产量增加22%,这些增幅超过了阿根廷和乌克兰的小麦产量降幅(分别同比降低44%和36%),但是优质制粉小麦占比仍然低于平均水平。
2023/24年度小麦的供需展望
ABARES预计2023/24年度世界小麦产量为7.87亿吨,同比减少1%。澳大利亚、俄罗斯和乌克兰的产量降幅将超过阿根廷和美国的产量增幅。阿根廷的天气将变得更加正常,有助于小麦产量恢复性增长。虽然2023/24年度美国小麦总产量将因为春小麦增产而增加,但是南部平原持续干旱意味着硬红冬小麦产量保持低位。2023/24年度加拿大和欧盟的小麦产量预计保持稳定。虽然12月和1月出现反常温暖的天气,但是欧盟的情况总体上良好。
ABARES表示,由于黑海物流继续面临挑战,加上运输和保险费用持续上涨,将会限制俄罗斯乌克兰的小麦出口。ABARES预计2023/24年度世界基准小麦价格(美国2号硬红冬小麦)将从上年的历史高位回落,但仍将保持高位。在2022/23年度剩余时间和2023/24年度,澳大利亚小麦价格预计将继续低于美国硬红冬小麦价格,这是因为美国冬小麦主产区持续干旱,高蛋白制粉硬小麦供应将继续紧张,进而推高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