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2年在甲醇燃料领域取得丰硕成果,并在业内掀起“甲醇热”后,深耕产业18年的吉利决定乘胜追击,在2023年按下“加速键”。
2月21日,由吉利控股集团和河南省顺成集团共同投资的全球首个十万吨级绿色低碳甲醇工厂在安阳正式投产。
这意味着,全球首个十万吨级绿色低碳甲醇工厂正式诞生了。它的意义在于,为我国能源多样化战略点燃了一座新的灯塔。同时,也代表着我国甲醇汽车从探索、试点阶段进入到了产业化发展新阶段。
事实上,在双碳目标叠加我国富煤、少气、贫油的资源禀赋以及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高达72%的严峻背景下,甲醇作为被全球业界公认的一种理想的新型清洁可再生燃料,在近几年一直备受关注。
尤其2021年后,工信部不断推进甲醇燃料的标准和应用,顶层设计与地方规划双轮驱动,自上而下促进甲醇产业集群快速发展,我国甲醇产业一度被认为即将迎来产业“春天”。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甲醇技术并不是主流方向,且还处于产业化初期阶段,依然存在绿色低碳制甲醇成本高、低温启动、腐蚀性等一系列产业难题,短期市场更多是情绪炒作。
那么,在争议中快速发展的甲醇燃料能否在中国的能源变革中担当重任?技术路线是否成熟?此前掣肘其规模化发展的产业瓶颈是否已经得到解决?
带着这些疑问,「能见」跟随众多媒体同仁、行业专家、企业代表等实地参观了河南安阳低碳甲醇工厂,或许在这里我们可以找到答案。
进入产业化发展新阶段
甲醇,是一种低碳、含氧燃料,具有燃烧高效、排放清洁、绿色可再生等特点。且在常温常压下为液态,使得其储、运、用以及能量形式转换较其它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更为安全便捷。
目前全球甲醇制备技术主要分为传统甲醇制备和绿色低碳甲醇制备。我国制备甲醇主要原料由煤炭、天然气、焦炉煤气以及少量生物质等构成,煤制甲醇占比约占70%以上。
此次投产项目则是一种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的接近于零碳化的技术路径。根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该项目是综合利用顺成集团焦炉气中的副产氢气与从工业尾气中捕集的二氧化碳合成绿色低碳甲醇。
项目达产后,每年可综合利用焦炉气3.6亿Nm3,生产甲醇11万吨和联产LNG 7万吨,实现销售收入5.6亿元。项目通过合成甲醇,每年可直接减排二氧化碳16万吨,相当于增加森林种植面积16万亩,间接减排55万吨二氧化碳,相当于增加森林面积55万亩。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致辞中表示,“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成功利用二氧化碳,成功利用排放的废气,大规模人工合成清洁能源的里程碑项目。”
该项目的投产为中国能源多样化战略点燃了一座新的灯塔,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对我国减少碳排放、实现碳中和意义重大。
在项目投产活动现场,顺成集团采购甲醇重卡的现场交付仪式同步举行。顺成集团此前采购10台远程甲醇重卡,使用效果良好,经济效益显著,单车每年可节省燃料费用10万元左右。此次顺成集团采购300台甲醇重卡,首批30台在活动现场交付,车辆所使用的燃料就来自于该项目生产的绿色低碳甲醇。
这是商用车首次实现燃料全部来源于绿色甲醇,真正实现了“零碳运力”。未来300台甲醇重卡全部投入用,预计减少柴油消耗15000吨/年,减少碳排放45000吨/年。同时甲醇的性价比高,相比柴油车每年可节省燃料费3000万元左右。
而远程甲醇重卡在该项目中的应用,标志着商用车已经形成绿色低碳甲醇从生产到加注再到应用的生态闭环,也意味着我国甲醇汽车开始从探索、试点阶段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产业化发展阶段。
快速发展的多重契机
甲醇及甲醇汽车能够在中国迎来产业化发展契机是多重因素共同促成的。
首先,发展甲醇产业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之一。李书福认为,未来,一定会更大规模地利用二氧化碳,更大规模地利用风能、太阳能等不稳定能源合成绿色甲醇,为世界能源革命和碳中和带来新的多样化技术路径。
南方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澳大利亚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刘科同样认为,绿色甲醇是可再生能源的长期储能战略,既可以解决可再生能源的非稳定问题,又解决中国石油短缺的问题。利用风能和太阳能加一些碳来合成绿色甲醇对中国今后的碳中和实现至关重要。
自我国明确提出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目标之后,我国各级政府及各行业一直积极践行,努力探索不同实现路径。
我国交通领域二氧化碳排放占全国总碳排放量约10%,是排在工业、建筑两大领域后的第三大二氧化碳排放源。交通领域二氧化碳排放尽早达峰,成为双碳目标的重要发力点。
因此,甲醇汽车,成为了助力碳中和的最佳载体。从甲醇本身的特性和甲醇的制作过程两个角度进行考量,甲醇本身就是低碳环保的代名词。
其式为CH₃OH,结构简单,自身含氧,辛烷值高,燃烧更充分,能效更高。甲醇汽车的排放优于汽、柴油汽车,满足替代燃料的清洁性要求,可有效降低我国二氧化碳(CO₂)和二氧化硫(SO₂)的总量排放,为双碳目标做出重要贡献。
其次,我国面临的能源安全挑战也迫切需求大力发展甲醇产业。我国是一个多煤、贫油、少气的国家,石油严重依赖海外进口。数据显示,自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石油进口对外依存度已超过70%。
中国能源安全主要是指油气供应安全,如果能够通过甲醇跨越油气时代,中国的能源安全就会得以保障。
李书福认为,假如国内三分之一的车辆使用绿色甲醇燃料,就能减少8000万吨的石油进口,回收1.32亿吨二氧化碳,极大的保障了我国交通领域能源安全。
更关键的是,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甲醇生产国和消费国,长期以来,甲醇已经成为我国的优势能源项目。
中国氮肥协会数据显示,我国甲醇产能超过9000万吨,产量超7000万吨,约占全球甲醇总产量的60%。根据我国液体能源需求量预测,如果甲醇燃料应用规模达到3.5亿吨以上,可将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降到30%以下。
发展甲醇经济,就有机会把能源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意义非凡。
有望实现爆发式增长
事实上,我国在甲醇的研究和应用上,起步很早。而甲醇汽车在我国的发展更是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并且经过各方不懈努力,甲醇燃料曾经面临的各种问题,已经被一些科研院所和企业攻克。
目前,我国绿色甲醇技术已经成熟,正在向规模化发展。其中,除了此次投运的全球最大规模绿色低碳甲醇工厂之前,还有全球首套千吨级规模的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已经在兰州成功示范;山西省正在建设垃圾、秸秆气化制生物质甲醇装置,预计生产成本与煤制甲醇相当,利用我国每年约7.5亿吨的生物质体量,可制取绿色甲醇超过3亿吨。
值得注意的是,在能源领域,甲醇代表着增量市场,尤其是随着甲醇作为清洁燃料的大规模应用,该产业有望和此前的风电、光伏、锂电产业一样,实现爆发式增长。
可以预见的是,在政策导向和强大的市场空间吸引下,将来在甲醇这条赛道上,势必会引来众多企业蜂拥而至。而谁能积极布局行业“风口”,便能抢得产业“先机”。
吉利作为国内最早响应国家政策、投身甲醇汽车研究领域的汽车企业,十八年磨一剑,已攻克低温冷启动、耐甲醇材料开发、专用润滑油开发、专用添加剂开发、排放控制、甲醇电喷控制系统等多项关键技术难点,成功解决甲醇发动机零部件耐醇、耐久性能等行业难题。
经过18年的深耕,吉利积累了诸多“独门秘籍”。形成了专利200余件,开发甲醇燃料商用车、乘用车共20余款,在全国规模化运行近3万辆,总运行里程近100亿公里,最高单车运行里程超过150万公里,是全球唯一批量生产甲醇汽车,并将产品推广到欧洲的企业,在技术成熟度及产品投放规模方面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此外,吉利布局全国,打造了一批先行先试典型样板,织就甲醇产业“一张网”,目前已在该领域的发展初见雏形。为甲醇汽车大规模推广奠定了坚实基础。
如今,中国能源正处于“十四五”实现碳达峰目标的关键期和窗口期,中国的甲醇经济也迎来了规模化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吉利的绿色低碳甲醇技术为整个甲醇市场带来了更多可能性。
未来,甲醇或将成为下一个产业风口,也将迎来越来越多的“入局者”。但在这个完全属于资金技术资源密集型的赛道上,是多维度的较量。
唯有能潜心专研行业痛点并推动核心技术突破的企业才能走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