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云推搜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业资讯 » 食品 » 正文

中国热科院在脱落酸调控木薯采后腐烂分子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11-08 00:02:59    来源:云推B2B网    作者:云推小编    浏览次数:1042    评论:0
导读

近日,中国热科院生物所热带作物基因组与遗传改良研究团队在脱落酸(ABA)调控木薯采后腐烂分子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证实ABA能有效延缓木薯采后腐烂的发生,并提出ABA通过调控活性氧积累进而延缓木薯采后腐烂的调控模型,为有效控制木薯采后腐烂提供了科学依据。

  近日,中国热科院生物所热带作物基因组与遗传改良研究团队在脱落酸(ABA)调控木薯采后腐烂分子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证实ABA能有效延缓木薯采后腐烂的发生,并提出ABA通过调控活性氧积累进而延缓木薯采后腐烂的调控模型,为有效控制木薯采后腐烂提供了科学依据。     木薯是我国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重要经济作物,但其块根极不耐贮藏,采收后2-3天就会出现腐烂,严重制约了木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团队发现外源ABA处理可有效延缓多个木薯品种块根采后腐烂的发生,通过酵母双杂交和BiFC技术,发现MePYL6-MePP2C16-MeSnRK2.1-MebZIP5/34模块在ABA延缓木薯采后腐烂中具有重要调控作用;利用酵母单杂交和双荧光素酶等实验进一步证实MebZIP5和MebZIP34能分别直接作用用于抗氧化酶基因MeGRX6和MeMDAR1的启动子激活其表达,降低过氧化氢的含量,进而延缓采后腐烂的发生。这项研究为延长木薯块根的货架期奠定了基础。     该研究成果以“Abscisic Acid Signaling in the Regulation of Postharvest Physiological Deterioration of Sliced Cassava Tuberous Roots”为题发表于《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中国热科院生物所副研究员颜彦为论文第一作者,硕士研究生赵思涵为共同第一作者,研究员胡伟为论文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     文章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jafc.2c05483
 
(文/云推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云推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云推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yuntuisou.com/news/show-15417.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 2021 云推网络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