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云推搜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业资讯 » 食品 » 正文

2022年10月食品行业舆情盘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11-01 00:04:23    来源:云推B2B网    作者:云推小编    浏览次数:647    评论:0
导读

2022年10月食品行业舆情信息如下:酱油食品添加剂风波;“月子中心在鸡汤内加党参被罚3万”引热议;知名连锁餐饮企业两门店被处罚;骑手曝光轻食店宠物狗舔食外卖,涉事店家被罚1.5万;商家“反向抹零”被立案调查;鹿龟酒被检出霉菌和酵母超标,生产企业回应;企业直播带货风格引争议;“西宁通报一颗白菜49.31元核查情况”引关注;店家回应“4碗粿条545元被质疑天价”;“南京鸭血粉丝汤将制定团体标准”上热搜。

   2022年10月食品行业舆情信息如下:     1、酱油食品添加剂风波     国庆期间,海天酱油食品添加剂事件引发关注,在网友、海天、行业协会等多方阵容的拉扯中,舆论不断升级,讨论热度居高不下,一场关于酱油中食品添加剂的风波来袭。     9月中旬,以“科技与狠活”和“海克斯科技”走红的某网红博主发布了一个视频,其在视频中展示了用多种食品添加剂自制酱油的过程。随后,海天酱油被网友质疑是“海克斯科技食品”。视频发布后不久,有网友发现海天旗下酱油品牌配料表中含有视频中提到的添加剂,海天酱油被推上风口浪尖。     接着,又有网友爆料称,海天酱油在国外的产品配料表上只有水、大豆、小麦、食盐等天然原料,没有食品添加剂,而在国内售卖的产品有多种食品添加剂成分,被质疑国内外“双标”。     面对舆情,海天在9月30日、10月4日、10月9日先后进行了三次回应。海天称所有产品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生产,所有产品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及其标识均符合我国相关标准法规要求。简单认为国外产品的食品添加剂少,或者认为有添加剂的产品不好,都是误解。海天表示,每个国家和地区的食品法规标准不尽相同,对应的产品标识也有不同。产品一国(地区)一标,国内外食品行业乃至其他很多非食品行业都是这样做。海天产品的内控标准要求大多都高于甚至远高于国家标准,同一品质的产品,国内国际的内控标准都一致。海天产品销往全球 80 多个国家和地区,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海天均有高中低不同档次的产品,均销售含食品添加剂的产品及不含食品添加剂的产品。     期间,中国调味品协会和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也对此事先后发文表态。10月5日,中国调味品协会官网发布“关于净化市场环境,引导调味品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声明”。声明称,标准本身并不存在高低之分,食品生产企业只要严格按照GB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规定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其生产的产品就是安全的。10月6日,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食品安全标准法规工作委员会在官网针对“酱油风波”涉及的若干问题发表意见称,将国内外市场正常销售的不同等级、不同口味的产品进行简单对比,有失片面,没有秉持客观、公正、科学、准确开展舆论监督和引导消费的理念。协会还表示,我国现行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规定的食品添加剂使用范围和限量值,都是经过科学研究及风险评估被证明安全可靠的,企业按照标准规定生产的产品,不会对消费者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此外,10月26日晚,凭借“科技与狠活”走红的博主辛吉飞现身某直播间,澄清关于食品添加剂的误解。辛吉飞表示拍视频的初衷是想让消费者知道钱花哪去了,完全没有否定或妖魔化食品添加剂的意思,只是反对那些用来以次充好的添加剂。     舆情点评
  本次海天酱油舆情主要围绕海天是否国内外“双标”、食品添加剂的安全和健康问题两个方面。
  针对双标问题,网友拿企业国外的“0添加”产品和国内含有食品添加剂的产品进行比较,这本身就是不同款产品标注的成分当然也不同,企业表明其在国内也有不含添加剂的“0添加”产品。此外,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食品法规标准不同,标识也就不同,生产企业针对各国需求一国(地区)一标也是正常的。
  针对食品添加剂问题,食品生产企业只要严格按照GB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规定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其生产的产品就是安全的。此外,食品添加剂抛开剂量谈危害都是“耍流氓”。对于消费者来说,要理性看待此类问题,不要“谈食品添加剂色变”。     相关报道:海天酱油舆情启示:合规和公关哪个更重要?     2、“月子中心在鸡汤内加党参被罚3万”引热议     10月13日,“月子中心在鸡汤里加党参被罚”冲上了微博热搜,引起广大网友的热议。     据悉,浙江宁波一家月子会所因在鸡汤内加了党参,给产妇服用,被宁波市海曙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3万元。     执法人员依法对该会所进行现场检查时,发现后厨放有益母草、盐杜仲、麦冬、党参等中药各一罐。在当事人的套餐服务项目上有“补气血汤”,是当事人在鸡汤内加了党参、陈皮,给产妇服用。经查询,党参不属于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     舆情点评
  鸡汤中添加党参被罚,很多网友表示不理解,网友认为平时在家中煲汤也会添加党参。其实,月子中心和家庭不同,月子中是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非法添加药品,其作为“生产经营者”被罚并不冤枉。
  党参属于药品,但并不属于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虽然2020年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关于对党参等9种物质开展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将党参等9种物质纳入了食药物质生产经营试点工作,但并不代表党参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食品安全法》规定:生产经营的食品中不得添加药品,但是可以添加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党参在没有获得“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身份之前,用于食品生产就属于违规。     相关报道:     【案例】鸡汤中添加党参 月子会所被罚3万     鸡汤加“党参”到底能不能喝     3、知名连锁餐饮企业两门店被处罚     今年7月份,有媒体卧底曝光北京必胜客和谐广场店、魏公村店两门店存在为过期食品原材料更换标签、烹炸油长期不更换等问题。随后,两门店被丰台区市场监管局立案查处。     近日,上述两家门店均被处罚,其中,北京必胜客比萨饼有限公司和谐广场餐厅因违反《食品安全法》,被北京市丰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20万元,没收违法所得1865元,并被吊销许可证。     违法事实为,该单位违规篡改其公司内定的食材保质期标签。现场检查发现,该单位存在地面油腻湿滑、洗消间脏乱、冷库内员工衣物与食品被堆放在一起的情况,且在该单位的冷库中发现过期面包1个。另查,该单位未按要求检查待加工的食品及原料,其烹炸用油长时间未更换且没有按照正确操作规范进行检查,操作人员未按照规程进行操作导致数值不准确不具备参考性,且发现测量数值不准确的问题后并未上报处理。     北京必胜客比萨饼有限公司魏公村餐厅因使用过期食品原料,被北京市海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10万元。     具体处罚事由为,当事人于2022年7月8日对当日到期的香菇白玉菇蟹味菇组合包进行腌制,7月9日,将腌制后的菌菇进行烤制,并制作成为普卷松炙烤牛肉披萨、普拍炙烤澳洲牛肉、奶香芝士菌菇Tapas等多种餐食,此行为应认定为使用过期食品原料。     舆情点评
  作为知名连锁餐饮品牌屡屡被爆食品安全问题,说明企业对食品安全问题不够重视,同时,在企业管理和员工培训方面也有欠缺。企业需要吸取教训,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完善管理制度,加大门店巡查力度,加强对食品原料和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的控制和管理,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食品安全意识,确保为消费者提供卫生、安全的食品。     4、骑手曝光轻食店宠物狗舔食外卖,涉事店家被罚1.5万     近日,杭州一酒店因销售污秽不洁的食品,被罚1.5万元。     具体事由为,当事人开设一家轻食沙拉店,网传视频中显示该店后厨员工在操作台打包实物时,有两只宠物狗舔食外卖包装工具。上述违法行为属实,系被外卖骑手路过拍摄视频发至网络。该行为违反《浙江省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店小食杂店和食品摊贩管理规定》,属于经营污秽不洁食品的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9月,关于“餐饮店放任狗在操作台上碰触外卖”的事件引发网友关注,有网友发视频反映一餐饮店放任狗在操作台上碰触外卖。9月10日, 杭州高新区(滨江)市场监管局就此事发布情况通报称,经调查,视频中经营者放任宠物犬进入食品处理区,接触食品包装等物品,涉嫌违反《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该经营者已停业,在外卖平台已下线, 杭州高新区(滨江)市场监管局对其进行立案调查。     舆情点评
  涉事店铺的行为违反《浙江省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店小食杂店和食品摊贩管理规定》第23条第10项“生产经营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食品添加剂”的规定,属经营污秽不洁食物的行为。
  小餐饮店存在上述问题,说明管理者在餐饮企业管理方面存在欠缺,对食品安全问题重视不足。作为小餐饮企业,需要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加强员工培训,定期检查本企业各项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食品安全事故隐患。     5、商家“反向抹零”被立案调查     10月初,大连一餐饮店因“反向抹零”收款,引发网友广泛热议,相关话题冲上热搜。     10月4日,有消费者反映,其于10月3日在大连市沙河口区南山渔村大排档餐饮店消费后,被多收1毛钱价款。     10月5日涉事餐馆就此事致歉,表示当日系统抹零操作不当。目前,向上抹零系统故障已修复。     同日,大连市市场监管局在官方微信上回应称,经市区两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联合现场调查,消费者实际消费930.9元,餐饮店实收931元,多收消费者1毛钱的情况属实。目前,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已依据《价格法》对该餐饮店立案调查。     舆情点评
  传统现金交易情形下,“抹零”原本是商家让利于民的善意行为,现如今移动支付方式越来越普及便捷,经营者完全可以做到“精准扣款”。但是有人却利用“反向抹零”潜规则“与民争利”,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与公平交易权。同时,“反向抹零”属于“在标价之外加价出售商品或提供服务”的违法违规行为。消费者在遇到这种情况时,一定要与商家沟通,如果商家拒不退还,消费者可进行投诉举报。     相关报道:     大连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坚决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消费者权益要敬畏 “反向抹零”属违法 
    6、鹿龟酒被检出霉菌和酵母超标,生产企业回应     9月30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发布关于12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情况的通告(2022年 第22号),其中,海南椰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的、海南椰岛酒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椰岛鹿龟酒,检出霉菌和酵母数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     对此,10月11日,海南椰岛发布于媒体报道事项的说明公告。公告中称,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期抽检了公司江西萍乡客户销售的椰岛鹿龟酒(500ml实惠装),认为“霉菌和酵母”项目超出了GB16740-2014的限量指标。     在获悉抽检信息后,海南椰岛迅速开展自查自纠,将包含被抽检批次在内的近三年生产共53批次多种规格椰岛鹿龟酒委托海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检验。检验结果显示,送检的53批次鹿龟酒的“霉菌和酵母”未出现超标情况。此外,公司积极配合海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鹿龟酒生产现场、工艺流程、生产记录等进行了检查和核查,未发现异常情况。     海南椰岛分析表示,霉菌和酵母超标,原因可能是加工用原料受霉菌污染,也可能是流通环节抽取的样品霉菌和酵母超标,后者为储运条件控制不当导致。为进一步保证产品质量,公司已采取相应措施加强运输环节控制,并要求相关经销商切实强化仓储管理。     舆情点评
  本次舆情事件中,霉菌和酵母超标的具体原因尚不确定。霉菌和酵母是评价食品质量安全的指示性指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保健食品》(GB 16740—2014)中规定,保健食品中霉菌和酵母不得超过50CFU/g或50CFU/mL。保健食品中霉菌和酵母数超标的原因,可能是原料或包装材料受到污染,也可能是产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环境条件控制不到位,还可能与产品储运不当有关。     对此,生产企业需要严把原料质量关,加强运输环节控制,经销商则需要切实强化仓储管理,从生产、运输、销售全过程保证产品质量,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相关报道:市场监管总局关于12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情况的通告 〔2022年 第22号〕     7、企业直播带货风格引争议     10月1日,椰树集团开始在直播带货,但直播间风格却引起争议,关于椰树集团带货风格的话题一度登上了热搜。     根据网络视频显示,在直播中,几名穿着紧身衣的女性一边跳舞,一边展示着手中的椰树椰汁。     有网友称椰树集团的营销“一直行走在擦边最前沿”,也有网友认为,还是熟悉的配方。     针对此次直播引发的争议,椰树集团相关人员回应称暂时不了解相关情况,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已经收到多次举报,正在密切关注此事,并研究处理方案。     舆情点评
  椰树集团的这种“打擦边球”的争议营销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企业想通过搞创意、出圈的方式来增加知名度和产品销量无可厚非,但是,总是用这种畸形的营销方式却是不可取的,稍有不慎,就会败光了消费者好感,甚至影响品牌形象。企业需要知道,只有加强产品研发和创新,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才是长久发展的正确“密码”。     8、“西宁通报一颗白菜49.31元核查情况”引关注     近日,西宁市再次出现疫情,粮油肉菜等生活必需品市场价格产生波动,有网友反映“一颗白菜价格49.31元”引发关注。     对此,青海省市场监管局对群众反映的价格违法行为进行了核查处置并发布情况通报。其中,针对“一颗白菜价格49.31元”的核查情况。经初查,网络平台反映的超市为宁食新心乐超市金桥路店,当日由于工作人员忙中出错,将藕的条码打到白菜上,导致以藕的价格对白菜进行了称重并收费。发现问题后该超市积极向消费者赔礼道歉,退还多收费用40.7元,并取得了消费者谅解。     对此,市场监管部门对该超市价格标签不规范的问题现场责令整改,进行批评教育,要求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制作价格标签,保证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     舆情点评
  本次事件,经西宁市网信办核查后确定为不实信息。广大网民需注意,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一定要从官方渠道了解疫情动态,切勿轻信、传播非正规来源、未经证实的疫情信息,更不能随意编造、夸大、扭曲不实信息。一旦违法,将受到相应的处罚。
  此外,疫情期间,民生领域商品价格是消费者尤为关注的问题,稍有风吹草动便会引发舆情讨论。监管部门需要加大监管力度,及时遏制价格违法苗头、势头,依法严厉打击借疫情之机哄抬物价等扰乱市场价格秩序的违法行为。消费者也需要认真核对价格信息,保存购物缴费凭证,一旦发现价格违法行为,及时拨打12315举报电话。     9、店家回应“4碗粿条545元被质疑天价”     10月中旬,广东汕头一女生和同伴吃4碗粿条付费545元的新闻引发关注,部分网友认为她们被宰了,质疑这是天价粿条。     对此,商家回应称,涉事餐品加了海鲜等食材,加料明码标价自由选择。     舆情点评
  本次舆情引发关注的原因在于消费者对“天价食品”的敏感神经又一次被触碰,商家在舆情发展之初就及时回应,消除误会,避免舆情进一步发酵,降低了自身损失。网络时代,信息传播快速,网民们需要理性看待各类事件,提高自我辨别能力,做到不跟风、懂分辨。     10、“南京鸭血粉丝汤将制定团体标准”上热搜     10月19日,“南京鸭血粉丝汤将制定团体标准”话题登上热搜。     据了解,南京市市场监管局召开了食品生产企业座谈会,南京相关食品生产企业将联合申请集体商标,制定鸭血粉丝汤的团体标准。     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处工作人员向媒体表示,此次推出的鸭血粉丝汤的团体标准主要针对的是生产速食版本鸭血粉丝汤的生产企业,而不包括现场制售的餐饮企业。     舆情点评
  鸭血粉丝汤是南京传统特色美食,赢得了很多消费者的喜爱。然而,目前网上出现的速食鸭血粉丝汤,质量良莠不齐,严重损害了南京鸭血粉丝汤的市场声誉。鸭血粉丝汤团体标准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这些问题的发生,更加规范了行业的发展,企业生产有依据,消费者也能“明白”消费,吃到正宗的鸭血粉丝汤。   本文由资讯中心编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请联系网站客服。 
 
(文/云推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云推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云推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yuntuisou.com/news/show-15011.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 2021 云推网络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