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云推搜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业资讯 » 食品 » 正文

卢艳丽教授团队在玉米种质资源利用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9-29 00:02:58    来源:云推B2B网    作者:云推小编    浏览次数:484    评论:0
导读

近日,四川农业大学西南作物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玉米研究所卢艳丽教授团队在国际著名植物学经典期刊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中科院1区Top,5Y IF= 5.662)发表了研究论文,证明了大刍草对玉米遗传改良的有利价值,挖掘了以穗位高为代表的理想株型性状相关QTL及其被注释为乙烯响应转录因子的关键候选基因,为今后充分利用大刍草开展玉米高产、抗逆育种奠定基础。

  大刍草是玉米的近缘属祖先,遗传变异丰富,对生物(病害、虫害等)和非生物(干旱、渍害等)胁迫具有较好的抗性。玉米在人类驯化和遗传改良过程中丢失了约20%的遗传多样性,加强玉米野生近缘种的研究与利用,对拓宽栽培玉米种质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日,四川农业大学西南作物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玉米研究所卢艳丽教授团队在国际著名植物学经典期刊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中科院1区Top,5Y IF= 5.662)发表了题为“Teosinte confers specific alleles and yield potential to maize improvement”的研究论文,证明了大刍草对玉米遗传改良的有利价值,挖掘了以穗位高为代表的理想株型性状相关QTL及其被注释为乙烯响应转录因子的关键候选基因,为今后充分利用大刍草开展玉米高产、抗逆育种奠定基础。     该研究得到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四川农业大学青年教师汪青军博士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卢艳丽教授为通讯作者。     原文链接: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00122-022-04199-5
 
(文/云推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云推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云推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yuntuisou.com/news/show-13251.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 2021 云推网络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