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云推搜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业资讯 » 食品 » 正文

安徽师范大学王宝娟副教授团队在食品酶学领域取得重要研究成果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9-28 00:05:28    来源:云推B2B网    作者:云推小编    浏览次数:888    评论:0
导读

王宝娟副教授及其课题组近日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LWT-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上发表“A turn-on fluorescence biosensor for sensitive detection of carbaryl using flavourzyme-stabilized gold nanoclusters”的研究论文。

  王宝娟副教授及其课题组近日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LWT-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上发表“A turn-on fluorescence biosensor for sensitive detection of carbaryl using flavourzyme-stabilized gold nanoclusters”的研究论文。该期刊属于农林科学1区TOP期刊,最新影响因子为6.05。2019级硕士研究生陈杰为该论文第一作者,王宝娟副教授和孟祥勇副教授为通讯作者,安徽师范大学为第一单位。     西维因是一种广谱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被广泛用于水果和蔬菜中害虫的防治。但西维因的滥用可能会造成癌症和基因突变,对人们的健康有潜在危害。因此,开发一种合适有效的方法快速检测各种作物和食品中西维因的残留量是至关重要的。该项工作以风味酶作为稳定剂和还原剂,通过快速、绿色的生物矿化法合成出具有蓝色荧光的风味酶包覆的金纳米簇(Fla-AuNCs)。Fla-AuNCs在加入西维因后,荧光显著增强,据此开发出灵敏、高效检测西维因的方法,检测限可达2.34 nmol/L;Fla-AuNCs对于水果与蔬菜中西维因的检测也得到评估,具有良好的回收率。该研究将原来只用作食品添加剂来提高食品风味的风味酶首次拓展到合成纳米材料,不仅提高了风味酶的价值,也扩大了金属纳米簇合成的蛋白质模板范围,此外,该研究将制备的纳米簇用于西维因的检测,开发了一种新型的农产品安全和监测的生物传感器,在食品工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王宝娟副教授长期从事酶学、细胞分子生物学与生物纳米材料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在基因的克隆与表达、酶的特征鉴定与应用、酶的固定化及蛋白的生物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工作积累。该论文第一作者陈杰是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22届毕业生,其硕士论文《风味酶金纳米簇和固定化谷氨酰胺转移酶的制备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被评为校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该生目前在南京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王康教授课题组任职科研助理。     本工作得到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2108085MC78)和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重大项目(KJ2020ZD07)的支持。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lwt.2022.113099。
 
关键词: 食品,食品安全
(文/云推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云推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云推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yuntuisou.com/news/show-13164.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 2021 云推网络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