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云推搜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业资讯 » 食品 » 正文

2022年保夏粮小麦丰收春季管理技术意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1-15 02:00:44    来源:云推搜网    作者:云推小编    浏览次数:880    评论:0
导读

针对今年气象条件和小麦苗情长势,坚持“分区分类、因地因苗,促控结合、以促为主,防灾减灾、防控病虫”的技术路线,以生育进程为主线,以苗情墒情为依据,以晚播弱苗为重点,落实轻压保墒促返青、划锄增温促生长、增施磷肥促长根、肥水运筹促转化“四促”,及防“倒春寒”、防春旱、防倒伏、防病虫“四防”关键技术,构建合理群体,搭好丰产架子,力争适期播种小麦多增产、晚播10天以内小麦能增产、晚播10—20天小麦保稳产、晚播20天以上小麦少减产,再夺夏粮小麦丰收。

  当前,“小寒”已过,主产区小麦正处于越冬期。从田间调查和专家会商看,全国小麦越冬期弱苗比例是近年来最高的一年,黄淮海地区部分地块“一根针”甚至是“土里捂”;但土壤墒情普遍较好,冬前气温总体偏高,苗情转化持续向好。据气象部门预测,“拉尼娜”已形成,冬春季节有可能出现极端低温天气,春季主产区降水偏少,不利于小麦安全越冬和春季生长。针对今年气象条件和小麦苗情长势,坚持“分区分类、因地因苗,促控结合、以促为主,防灾减灾、防控病虫”的技术路线,以生育进程为主线,以苗情墒情为依据,以晚播弱苗为重点,落实轻压保墒促返青、划锄增温促生长、增施磷肥促长根、肥水运筹促转化“四促”,及防“倒春寒”、防春旱、防倒伏、防病虫“四防”关键技术,构建合理群体,搭好丰产架子,力争适期播种小麦多增产、晚播10天以内小麦能增产、晚播10—20天小麦保稳产、晚播20天以上小麦少减产,再夺夏粮小麦丰收。     一、黄淮海麦区     黄淮海麦区包括河北、山东、北京、天津全部,河南中北部、江苏和安徽北部、山西中南部以及陕西关中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小麦产区,面积约占全国小麦面积的68%,总产约占全国小麦总产的75%。受去年罕见秋汛影响,部分地区小麦播种推迟15—30天,加之部分麦田抢墒播种,整地播种质量较差,导致越冬期群体偏小、个体偏弱,苗情长势差于去年和常年,是全国弱苗最集中的区域。冬前气温总体偏高,土壤墒情较好,小麦苗情转化好于预期。春季管理重点是:坚持一个“早”字,抓好一个“促”字,强化一个“防”字,提早做好春季管理,促进弱苗转化升级,做好防灾减灾和病虫害防控,增加春季分蘖、弥补冬前不足,促进分蘖成穗和穗分化,攻穗数、保粒数、增粒重。     (一)返青期至拔节期     返青期是晚播弱苗促弱转壮的关键时期,也是各类麦田奠定穗数的关键时期。拔节期是小麦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转换期,也是水肥需求的高峰期,抓好水肥运筹对巩固分蘖多成穗、促进小穗分化长大穗极为关键。     一是镇压划锄,增温保墒。返青后各类麦田都应及早划锄,踏实土壤、破除板结,增温保墒、促苗早发。对整地质量差、坷垃较多、土壤暄松麦田,在早春回暖、地表坷垃解冻变酥、麦苗解冻变软后及早进行镇压,以踏实土壤,促根生长。对晚播弱苗麦田,以划锄为主,破除表土板结,增温调气保墒,促根促苗早发快长。对干旱弱苗麦田,应在早春土壤墒情适宜时,选择晴好、无霜冻天气进行镇压,先压后锄,破除坷垃,弥合裂隙,沉实土壤,促进根土密接。尤其注意“土里捂”或“一根针”麦田,早春表土板结会影响出苗生长,要适当浅锄轻划以破除板结,有喷灌条件的可小量喷水,润湿土面,促苗出土,促进生长。切忌大水漫灌,以免降温、淤苗。对有旺长趋势麦田,春季要镇压1—2次,抑制地上生长,促进根系下扎,控旺转壮,防御倒伏。     二是因地因苗,肥水运筹。坚持分类管理原则,科学运筹春季肥水,促弱苗升级、促苗情转化、促分蘖增穗。对冬前亩茎蘖数小于45万的晚播弱苗,只要早春墒情适宜,不宜过早浇水,以免降低地温、影响土壤通透性,延缓麦苗返青生长。返青后至起身期根层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60%时灌第1水,随水亩追施尿素6—8公斤,北部春季低温地区可选用硝态氮、铵态氮等速效氮肥;拔节至孕穗期根层土壤相对含量低于70%时灌第2水,随水亩追施尿素7—10公斤。“一根针”或“土里捂”麦田,以促为主,通过早划锄、早追肥等措施促进苗情转化升级,一般在早春表层土化冻2厘米时开始划锄,同时借早春土壤化冻“返浆”追施氮肥,一般因苗酌情亩施尿素5—10公斤,促早生长。对冬前亩茎蘖数45万—60万的二类苗麦田,春季田间管理的重点是巩固冬前分蘖,调控春季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地力水平较高的,在小麦起身后追肥浇水;地力水平一般的,在小麦起身期进行肥水管理。即起身—拔节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70%时灌溉,一般结合浇水亩施尿素15公斤左右;群体偏小的麦田,可适时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水溶肥料等。对冬前亩茎蘖数60万—80万的一类苗麦田,地力水平较高的,宜在小麦拔节中后期追肥浇水;地力水平一般的,宜在小麦拔节初期进行肥水管理。即拔节期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70%时灌溉,一般随水亩追尿素10—13公斤。对旺长麦田,春季管理要以控为主,在返青期至起身期镇压1—2次或深耘断根,抑蘖控旺,也可在起身初期进行化控,预防后期倒伏;拔节后期结合浇水,亩施尿素8—10公斤。建议采用“小白龙”软管输水+小畦或窄畦灌溉和喷灌等节水灌溉措施,其中小畦或窄畦灌溉每次亩灌水量45—50方,喷灌约20方。对旱地麦田,应在早春土壤化冻后抓紧进行镇压划锄,以提墒、保墒。缺肥麦田要在土壤返浆后,借墒施肥,促苗早发;一般壮苗麦田,应在小麦起身至拔节期间借墒亩追施尿素10公斤左右,并配施适量磷酸二铵,促蘖成穗。对底肥施磷不足或缺磷田块要注意补磷,追施氮磷复合肥;底肥施钾不足的,可在返青或拔节期适当追施氮钾复合肥。     三是防治病虫,化学除草。今年冬春土壤墒情充足,田间湿度大,麦田病虫草害发生几率增加。返青至拔节期是纹枯病、茎基腐病、根腐病等根茎部病害的侵染扩展高峰期,是麦蜘蛛的危害盛期,选择对路的药剂防控。返青期是春季化学除草的有利时机,早春气温波动大,喷药要避开“倒春寒”天气,喷药前后3天内日平均气温在6℃以上,日最低温不能低于0℃,喷药时气温要高于10℃。根据麦田杂草群落结构,针对麦田双子叶杂草和单子叶杂草,分类科学选择防控药剂,严格按照农药标签上的推荐剂量和方法喷施除草剂,避免随意加大剂量造成小麦及后茬作物产生药害,禁止使用长残效除草剂如氯磺隆、甲磺隆等药剂。     四是以水调温,预防冻害。冻害是本区域早春常发灾害,特别是起身拔节阶段的“倒春寒”对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密切关注天气变化,主动做好预案。对土壤松暄麦田,要及早镇压;对旺长麦田,要深耘、镇压相结合或喷施化学调节剂控旺促壮,增强抗逆能力。预防早春冻害宜在降温前灌水,调节近地面层小气候,减轻降温对麦田的影响。冻害发生后,及时调查受冻程度,及早浇水追肥,一般亩施尿素10公斤左右,或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小蘖赶大蘖、大蘖多成穗,努力减轻灾害损失。     (二)抽穗扬花期     抽穗扬花期是减少小穗退化、增加每穗粒数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田间管理的重点是保穗大粒多。     一是因地因墒,浇水防旱。小麦抽穗扬花阶段需水量较大,干旱会显著影响穗粒数。对土壤墒情较差的麦田,应及时浇好抽穗扬花水。对前期已浇好孕穗水、土壤墒情适宜的麦田,则不浇扬花水。     二是分苗分类,酌情追肥。对生育后期不脱肥的大部分麦田,不必追施氮肥。对地力较差、前期施肥不足、抽穗前后有发黄脱肥趋向的麦田,可结合浇抽穗扬花水追施少量氮肥,延长绿叶期,增加粒重。一般亩施尿素不超过5公斤。     三是防控病虫,减少损失。重点做好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白粉病、麦蚜、麦蜘蛛、吸浆虫等病虫害综合防治。对条锈病,坚持“带药侦查、打点保面”的防控策略,采取“发现一点、防治一片”的预防措施,及时控制发病中心;当田间平均病叶率达到0.5%—1.0%时,开展大面积应急防控。对赤霉病,坚持“立足预防,适时用药”,小麦抽穗扬花期如遇连续阴雨或结露、多雾天气,应立即喷药预防;若气候条件特别适宜于赤霉病发生,隔5—7天再喷药1次。     (三)灌浆成熟期     灌浆期是是籽粒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田间管理的重点是确保灌浆速率,争取较高粒重,丰产丰收。     一是“一喷三防”,增加粒重。通过一次性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杀菌剂、杀虫剂等混配液,达到防干热风、防病虫、防早衰的目的,实现增粒增重,一般能减少产量损失5%—20%,确保丰产增收。也可混喷其他水溶肥、硼、锌等微量元素肥料,提高灌浆强度,增加粒重。     二是适时收获,颗粒归仓。蜡熟末期是小麦收获的最佳时期。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提前备好收割机及时收获,避免淋雨,预防穗发芽或霉变,以免影响小麦品质和制种田的种子发芽率。     二、长江中下游麦区     长江中下游麦区包括江苏和安徽淮河以南、河南南部,以及湖北、浙江、湖南、江西、上海全部,小麦面积约占全国小麦面积的14%,总产约占全国小麦总产的13%,是我国稻茬小麦最集中的区域。去年秋播期间降水偏多,小麦播期差异大,适期播种小麦播期集中且出苗较好,但早播、晚播麦田苗情差异偏大,弱苗、旺苗并存,不平衡性较为突出。部分田块没有及时配套田间沟系,湿、渍害隐患大,且秋播封闭化除面积比例较少,部分田块防治效果不理想,已出现草害。气象部门预计,今年冬季平均气温较常年偏低,不利于晚播弱苗转化升级。春季管理重点是:坚持“促弱控旺、高效施肥、绿色防控、抗逆保丰”的技术路径,分类精准管理,重点施好拔节孕穗肥和防治赤霉病,争取足穗大穗、优质丰产。     (一)越冬期至返青期     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越冬期不明显,仍可继续生长,重点要做好稻茬小麦沟系配套。返青期重点做好促弱控旺,构建合理群体。     一是促控结合,分类管理。对弱苗,重点是促弱转壮争取丰产,基肥施用不足的麦田应立即尽早补肥,亩施氮量应补足到8—10公斤;因秸秆还田、播种质量不高、渍害等造成黄苗僵苗麦田,尽早亩施尿素 3—7.5 公斤,促平衡生长,也可采取冬前喷施芸苔素内酯等化调措施促进弱苗生长。开春时要及时查苗,对三类苗和脱肥落黄严重麦田,亩追施尿素3—7.5公斤和三元高效复合肥15公斤,促进弱苗转壮,争取足穗。对壮苗和旺苗,减少或取消冬季和早春施用速效肥料,特别防止开春后拔节肥施用过早,避免群体生长过旺。     二是镇压化控,防冻防倒。对秸秆还田量大、播种质量差、播后镇压不到位麦田,选择冷尾暖头、气温回升且无霜冻无露水的晴天尽早镇压,促进根土密接,利于露籽苗、吊根苗等易冻弱苗转化;注意土壤墒情要适宜(表土干燥),切忌在寒流天气来临前或土壤湿度过大时镇压。根据苗情长势长相把握适当的镇压强度,防止过度镇压。对旺长麦田,在拔节前适墒适时镇压、中耕或喷施化学调节剂控制旺长,防冻防倒。对缺墒麦田,降温之前及时灌水,改善土壤墒情,调节近地面层小气候,减小温度变幅,防御低温冻害。对晚播弱苗麦田特别是“土里捂”,要防止土壤表层板结,影响出苗与幼苗生长。     三是清沟理墒,降渍防旱。及时清沟理墒、疏通田内外沟系,保证排水畅通,做到雨止田干、沟无积水,切实防止冬春连阴雨天气造成严重渍害;清理三沟也有利于遇旱时及时沟灌洇水。对沟系不配套麦田要及时开沟,补好内三沟,疏通外三沟,防止旱涝急转。旱茬小麦墒情不足时要尽早喷灌补墒,稻茬小麦可采取沟灌洇水方式补墒,在冷尾暖头、夜冻日消时,选择无霜冻的晴天下午进行,不宜大水漫灌。     四是防病治虫,适时化除。根据草相、天气、苗情,及时化学除草,控制杂草为害。密切关注天气,注意避开低温寒流,防止低温药冻害,施药前后3天日平均气温不能低于6℃。注意加强防治纹枯病、茎基腐病、麦蜘蛛等病虫害。     (二)拔节期至抽穗期     重点是因苗施好拔节孕穗肥,落实好配套管理措施,争取足穗,提高穗重。扬花期重点防控赤霉病。     一是因苗管理,巧施肥水。对晚播弱苗,在倒2叶期再根据苗情亩追施尿素3—7.5 公斤,提高单穗重。对壮苗,在叶色正常褪淡、植株基部第一节间接近定长、第二节间伸长1—2厘米、叶龄余数2.5左右时追施拔节肥,有利于培育壮杆大穗,一般可亩施用尿素3—8公斤和三元高效复合肥15公斤;提倡在旗叶(剑叶)露出一半时亩追施尿素5—8公斤孕穗肥,有显著的增粒增重效果。对旺苗,拔节肥应适当推迟施用,要做到叶色不褪淡不施肥,并应根据群体大小和叶色情况调整拔节肥用量,一般可亩施用尿素5—8公斤和三元高效复合肥10—15公斤。本区域水资源丰富,降水量大,小麦返青至拔节期通常不需要灌溉,但土壤相对含水量持续低于65%时,应及时补灌,亩灌水量不超过50方。     二是防治病虫,降低损失。重点加强赤霉病、纹枯病、白粉病及锈病等病虫害的防治,及时用药、用对药剂,防止过迟防治。赤霉病关键是打药时间要科学,注意安全用药、防止药害。     三是防好“倒春寒”,及时补救。主动做好防冻害预案,在降温之前对缺墒田块应及时灌水,防御低温冻害。冻害发生后2—3天内调查幼穗受冻程度,对茎蘖受冻死亡率超过10%的麦田及时追肥,幼穗冻死率10%—30%的麦田亩施尿素3—5公斤,冻死率30%—50%的麦田亩施尿素7—10公斤,冻死率50%以上的麦田亩施尿素12—15公斤。     四是适时灌排,降渍抗旱。“尺麦怕寸水”。拔节后小麦遇湿渍害影响上层根系发生和功能发挥以及中后期肥料吸收利用,易造成早衰,要及时清理沟系,确保排水通畅,做到雨止田干、沟无积水。拔节后遇干旱要注意根据墒情适时灌好拔节孕穗水。     (三)灌浆成熟期     一是一喷三防,争粒增重。注意加强赤霉病、白粉病、蚜虫等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及时用药、用对药剂、足量用药。突出强化“一喷三防”工作,结合病虫防治进行药肥混喷,可起到防高温逼熟、保绿防早衰、争粒增重作用。     二是抗涝降湿,防穗发芽。加强田间排水降渍,特别是有倒伏风险麦田,更要做好排水工作。灌浆期土壤相对含水量持续低于65%时,灌溉1次,亩灌水量不超过50方。根据收获期降水情况,防止大风倒伏,预防穗发芽。     三是及时抢收,颗粒归仓。及早做好收割机、烘干装备、农机用油、仓贮准备,抢收减损,保丰保质,实现丰产丰收。     三、西南麦区     西南麦区包括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等,面积约占全国小麦面积的5%,总产约占全国小麦总产的4%。本区地域跨度大,气候类型和种植制度多样,小麦冬季不停止生长。去年秋播期间,四川盆地极端多雨,播期延迟,云南、川西高原天气良好,播种适时。总体看,小麦基本苗总体充足,冬前病虫害发生较轻,天气条件有利于分蘖发生和植株健壮生长,但冬前生育进程差异大、群体大小不一,加之基础设施较差,田间沟系排水不畅,渍害、冻害风险较大。春季管理重点是:强化分类管理,晚播麦田促弱转壮,稻茬麦田清沟理墒,早春低温冻害防范和病虫害监测防治。     (一)分蘖期     一是促弱转壮,控旺稳长。对弱苗,措施前移、促弱转壮,提前亩追施尿素3—5公斤,在适当情况下可喷施叶面肥,有利于弱苗转化。土壤过湿田块更容易形成弱苗,需要及时清沟降渍,改善土壤通气性。对壮苗,按既定产量目标实施管理,根据播种时基肥施用情况确定追肥数量,全生育期亩施纯氮总量控制在9—12公斤,肥力高、基础好的取下限,地力差、苗数稍显不足的取上限。对旺苗,实施镇压或喷施生长延缓剂,以延缓生育进程,控制徒长;同时,取消苗期追肥,尽量不要灌水。     二是化学除草,防控病虫。去年秋播期间雨水较多,播前化除和封闭除草比例较低,小麦苗期杂草发生普遍较重,应抓紧进行化学除草工作。需要注意的是,低温极易造成除草剂药害,应严格根据不同除草剂的要求,选择晴好天气喷药为好。选择使用无人机喷药的,需要注意尽量不要悬停或重喷漏喷,确保除草效果,避免药害。本区域小麦白粉病、锈病、蚜虫、红蜘蛛等病虫害出现较早,多呈零星、分散发生,应随时下田查看,并注意天气走势和技术部门的病虫测报信息,及时管理,防止蔓延扩散。     三是清沟理墒,排水降渍。稻茬麦田三沟配套尤其重要,但生产中有很多的麦田没有开好边沟、背沟、厢沟,即使开了三沟也很少与田外沟渠形成互通,使得部分稻茬麦田的土壤含水量偏高,加重了渍害的发生。应全面开沟、清沟,确保田内沟系与田外沟渠相通,进一步降低渍害,促进植株健壮生长。     (二)拔节期     一是肥水调控,科学管理。不论前期苗情如何,拔节阶段麦苗往往会出现缺肥叶片发黄现象,应根据基肥、苗肥施用情况确定拔节追肥数量。叶色正常、群体较大麦田,应按既定计划量追施氮肥;叶色偏黄、群体不足麦田,以及砂性重的稻茬麦田、易失水缺肥的旱地麦田,亩追施尿素5—8公斤;四川盆地丘陵和云贵高原旱地麦田,需要注意土壤墒情变化,土壤相对含水量持续低于65%应及时灌溉;部分稻茬麦田遇到少雨年份会出现轻到中度干旱,应在拔节期进行补灌溉,尽量同时结合追肥。     二是加强监测,防控病虫。随着春季气温快速回升,条锈病往往在拔节期发展较快,由单叶、单株发展成中心病团,控制不好极易快速传播而大面积感染,应加倍重视并做好防控。同时,注意红蜘蛛、蚜虫的监测和预防。     三是预防冻害,控旺防倒。对长势偏旺麦田,根据群体状况实施控旺,预防倒伏和低温冻害。拔节后一旦遭遇持续多天的0℃以下低温,小麦主茎往往会被冻死,寒潮过后应尽快调查幼穗受冻情况,分类施肥补救,促进恢复生长。仅叶片受冻或主茎幼穗冻死率10%以内的麦田,不必施肥;冻死率10%—30%的麦田,亩施尿素5公斤左右;冻死率30%—50%的麦田,亩施尿素7—10公斤;冻死率50%以上的麦田,亩施尿素12—15公斤。     (三)抽穗期至成熟期     一是突出赤霉病,综合防病虫。此阶段的核心任务是做好赤霉病防控。药剂选择与配置以赤霉病预防为中心,兼顾蚜虫、锈病、白粉病防控和营养补充,实施“一喷三防”。做好病虫统防统治工作。     二是因苗追施肥,预防干热风。对于脱肥较重或长势不匀的麦田,可以适当追施速效氮肥。在小麦灌浆期,每亩用150—200克磷酸二氢钾,或0.5—1公斤尿素兑水50公斤进行喷洒,防早衰、防干热风,提高籽粒饱满度;有喷灌条件的麦田在干热风天气发生前可亩喷水10方,补水降温。同时,做好病虫统防统治工作。     三是抢晴早收获,预防烂场雨。提前做好收、烘、晒的机械与场所准备,立足于在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及时抢收,为下一季播种创造良好的茬口条件。收获后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抢晴晾晒,预防“烂场雨”,确保颗粒归仓。     四、西北麦区     西北麦区包括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全部和陕西部分地区等,面积约占全国小麦面积的10%,总产约占全国小麦总产的7%,是我国旱地小麦相对集中的区域。去年秋播以来,降水偏多,底墒充足,对旱茬小麦极为有利,适期播种的麦田,播种质量较好,苗匀苗齐。同时,弱苗比例较高,群体小,冬前生长量不足,抵抗冬季冻害的能力下降,部分地区出现冻害。尽管冬前病虫发生较轻,但冬春时段较长,若温光条件有利于病虫越冬和繁殖,明年仍有病虫加重发生可能。春季管理重点是:早抓水肥、促弱转壮、因苗施治、防冻保墒。     (一)越冬期     保护麦田,防止啃青。对地膜覆盖麦田,做好冬季护膜工作。采取查田压土的办法,防止大风揭膜和畜禽践踏损伤地膜。新疆等有稳定雪层覆盖的麦区,防止人、畜进入麦田活动破坏雪层。冬春防止畜禽啃青,以免啃青抽动心叶和践踏损伤根系,加剧冻害。     (二)返青期至拔节期     一是因苗因时,肥水管理。对晚播弱苗,灌区小麦开春后提早春灌,亩茎蘖数30—45万的麦田结合春灌或降水亩追施尿素7—8公斤,磷酸二铵9—10公斤;亩茎蘖数小于30万的麦田结合春灌或降水亩追施尿素6—7公斤,磷酸二铵7—8公斤。灌溉时间一般为起身初期和拔节期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55%时,各灌一次,建议采用短(窄)畦灌溉、“小白龙”软管浇灌和喷灌等节水措施,其中短(窄)畦灌溉每次亩灌水量50—60方,软管浇灌30—40方,喷灌20—30方。旱地小麦抓好早春镇压和适墒追肥,亩茎蘖数小于45万的,结合降水亩追施尿素5—7公斤,磷酸二铵6—8公斤。采用施肥机(或耧)将化肥施入小麦行间土壤。可结合化肥追施叶面喷施尿素和磷酸二氢钾水溶液,促进养分吸收,起到“以肥济水”作用。对壮苗,拔节期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65%时进行灌溉,结合灌溉亩追施尿素8—10公斤;旱地小麦结合早春降水亩追施尿素5—8公斤,返青期进行镇压划锄。对旺苗,早春进行镇压控旺并适当延后水肥管理。可减少春灌灌水量,或者依据墒情适当推迟春灌时间,待有效分蘖和无效分蘖两极分化结束后追肥。返青期至拔节前可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控制旺长。     二是防治病虫,化学除草。做好纹枯病、白粉病、锈病、赤霉病、茎基腐病和重点虫害(金针虫、蛴螬、吸浆虫、麦蜘蛛、麦蚜)的监测防治,及时指导农民科学选药、安全用药,早防早治,统防统治,分期治理。灌区小麦叶龄大于3叶、旱地小麦叶龄大于4叶可适时适墒适温进行化学除草,喷药前后3天内日平均气温在6℃以上。除草剂按照杂草种类选用,提高化除效果。要高度关注用药浓度、用药量、用药时间及喷药方式,严防出现药害。     三是加强管理,防范冻害。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重点防范“倒春寒”。对土壤暄松的麦田进行镇压,弥补土壤缝隙,防止透风跑墒防御春季冻害。冻害发生后,及时调查幼穗受冻情况,通过追施氮肥或熏烟、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或冷克星或营养型调节剂混合液等措施,分类施肥补救,促进恢复生长。     (三)抽穗期至成熟期     一是“一喷三防”,综合防控。抽穗后是条锈病、赤霉病、蚜虫、吸浆虫等发生高峰期,要及早进行1—2次“一喷三防”,加强病虫害防控。     二是水肥管理,合理运筹。看田、看地、看植株,加强水肥管理。对孕穗期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65%的麦田,及时灌溉;对土壤墒情较好,或遇降水且有贪青趋势的麦田,可不浇水。   三是抢抓农时,适时收获。在蜡熟末期适时组织抢收并晒干烘干,尽量避开连阴雨,防止穗发芽和“烂麦雨”现象,千方百计减少机收损失,以确保小麦丰收到手。 
 
(文/云推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云推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云推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yuntuisou.com/news/show-1302.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 2021 云推网络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