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省各级食安委成员单位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多元共治、凝聚多方合力,推动构建企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持续提升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涌现了一批典型案例,形成了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8月29日,在2022年江苏省食品安全宣传周主场活动上,省食安办发布3个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典型案例。本次典型案例发布,旨在充分展示我省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创新样本,进一步发挥好典型案例的引领指导作用,推动各地各部门比学赶超、奋楫争先,进一步拓展共治范围、创新共治形式、丰富共治内容,加快构建江苏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新格局,全力守护好全省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案例一
点燃外卖配餐“红色引擎”
赋能食品安全社会共治
全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牢固树立“以党建促发展、以发展强党建”的工作理念,推动外卖配餐行业党建工作与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同向发力。
一是健全领导机制。省级和13个设区市全部依托市场监管部门成立外卖配送行业党委,80个县(市、区)同步成立行业党委,淮安、盐城、扬州、泰州、宿迁等出台专门工作意见。二是严密组织体系。动态摸清全省外卖配送行业党组织组建情况和党员人数,推动平台企业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三是用心关爱帮扶。省市县联动开展“百人万里行”体验式调研,广泛收集外卖骑手诉求;发出关心关爱外卖配送员“五个一”活动倡议,迅速形成关爱凝聚氛围。常州建立龙城红色驿站,公益托管“骑手娃”;淮安推行“先锋积分”制度,激励保障党员“先锋骑手”。四是凝聚共治力量。引导平台企业、合作企业、外卖骑手等共担社会责任、共治食品安全。苏州打造多方参与的“外卖共治”智慧平台,推动精准有效监管;无锡成立外卖骑手志愿者队伍,参与食品安全监督工作。
案例二
筑牢食安之“志”
践行共治之“愿”
南京市深入实施“新时代文明实践食品安全志愿者服务”项目,充分拓展社会共治渠道,有效打通食品安全宣传教育、社会监督、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一是推动队伍体系“立体化”。建立“市—区—街镇—社区”四级联动的志愿服务者队伍体系,广泛吸纳党员干部、社会力量成为志愿者,力求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截至目前,发展志愿服务队伍892个、志愿者9286名。二是推动人员力量“专业化”。注重从在宁机关、高校院所、科研单位、社会组织等定向引入食品专业力量,促进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三是推动管理服务“信息化”。探索“网联网+”志愿服务模式,打造“宁食安”微信管理平台,助推志愿服务长效运行、高效开展。四是推动志愿活动“实效化”。紧扣食安科普、隐患排查、疫情防控、社会监督等实际需要,组织开展“外卖小哥信息随手拍”“食安找茬大比拼”风险排查技能大赛等系列活动1700多场,服务群众20多万人次。
案例三
五心护航
文俊“镇”好
镇江市打造集科普宣传、行业培训、信息公开、公众参与、消费预警于一体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服务品牌“文俊工作室”,用“耐心、细心、热心、贴心、省心”五心服务凝聚社会各方力量,有效提升餐企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公众食品安全防范意识、基层食品安全监管能力。
一是聚力融合共建,构架科普宣传立体矩阵。联合地方媒体依托“文俊话餐饮”公众号等,邀请专家学者等开展食品安全宣教直播,推送原创科普文章251篇。与学校、商业中心共建食品安全宣传基地,进社区、养老院、军营等开展食品安全专题宣讲120多场。二是聚力智慧共享,构建行业协同实训体系。汇聚行业协会力量,共同打造集模拟操作、现场指导和智慧授课为一体的“智慧模拟厨房”,以“食”战演练促餐企从业人员、社会监督员、志愿者技能提升。三是聚力互联互动,创新舆情综合管理模式。与政务服务热线等部门构建沟通协作机制、探索“研判预警-处置引导-事后评判”共同处置模式,梳理分析涉及食品安全投诉举报信息,推送预警提示信息。
供稿:食品协调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