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集体聚餐是当前食品安全监管中较为薄弱、风险高发的环节,也是老百姓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安徽省霍山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探索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监管“三破三立”模式,为老百姓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食品安全保障,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一是破解政策障碍,建立无证经营合法运行的指导规范。农村家宴上门服务,条件便利,物美价廉,气氛热闹,非常契合农村各种红白喜事的需求,在农村市场有极高的竞争力,由于农村集体聚餐的特殊性,霍山县市场监管部门贯彻进一步创优营商环境发展壮大市场主体要求,实施 “厨师团队+席宴中心+中央厨房”新模式,实现从零散到集中的管理模式转变,从事农村自办宴席的厨师,必须取得健康合格证明,并主动向所在乡镇进行备案登记,定期参加当地举办的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
二是破解监管难点,建立农村集体聚餐申报备案制度。按照“事前有申报、过程有指导、事后有追溯”要求,建立农村集体聚餐申报备案制度。由各村负责,按照“一户一档”要求,规范开展备案工作,各乡镇食安办每月对农村集体聚餐备案情况进行统计,加强对辖区内集体聚餐厨师管理,按照“一人一档”要求进行备案。行政村食品安全信息员、协管员加强现场指导,积极做好备案登记、风险告知、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等,明确聚餐活动的举办者和承办者食品安全责任,做到有据可查。
三是破解责任缺失,建立上下联动部门协同的联合机制。农村集体聚餐存在场所简陋、食品采购渠道复杂、贮存条件简单、加工操作不规范、厨师流动性大、人员食品安全意识不强等监管难点。霍山县食安办建立上下联动部门协同的联合机制,配齐配强144个行政村食品安全信息员、协管员,确保人员到位、监管责任落实,充分发挥其“千里眼”“顺风耳”哨点作用,严格落实农村集体聚餐报备制度。市场监管部门配合乡镇食安办对村食品安全信息员、协管员、农村流动厨师等相关人员进行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卫健部门负责农村集体聚餐流动厨师及从业人员健康体检、饮用水水质等风险监测,督促医疗机构做好食源性疾病的医疗救治和信息报告;农业农村部门做好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治理工作,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等,进一步压实四方责任。
今年上半年,全县举办农村宴席598次,备案登记598次,厨师275人,持证275人,培训275人,现场指导598次,累计就餐60322人次,未发生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