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厄瓜多尔南美白虾出口量首次突破100万吨,名副其实成为全球最大虾类出口国,即便在后疫情时代,厄瓜多尔仍保持两位数增长趋势,资深业内人士预测,五年后厄虾产量或将达到惊人的250万吨,而其他产虾国的增长也会因此受到抑制。
泰国正大卜蜂食品(CPF)副总裁Robins McIntosh告诉UCN:“厄瓜多尔将主宰全球养虾业,这一点印度养殖业要严肃提防,因为厄瓜多尔的增长将不会给其他国家留下任何空间。”
当前,世界主要虾类进口市场的需求量大约285万吨,美国和中国分别为100万吨和90万吨。McIntosh预计,2022年印度产量将下降10万吨左右(2021年为90万吨),厄瓜多尔继续高速增长,“回顾自2008年以来的增长模型,厄瓜多尔一直是一条非常一致的加速曲线,假设一直保持这个态势,2027年将达到一个不可思议的250万吨,非常接近世界进口所需的总量。”
“今年4月份,我访问了厄瓜多尔,深深被他们的养殖业震惊了。他们已经开始实施集约化养殖,250万吨产量完全是可以预期的,甚至还可能翻倍。回到四、五年前,厄瓜多尔每公顷的产量低于4吨,现在他们拥有22万公顷养殖面积,大约15-20%养殖场采用了高密度模式,每公顷年产量18-22吨。假如22万公顷都产出20吨,一年就是440万吨。”
“厄瓜多尔高密度养殖非常有意思,那些经改良的集约化池塘每平米投放25-35尾虾苗,采用分阶段式收获,因此每公顷平均密度不会超过4吨,显得不那么密集,每年可养殖三茬,每公顷累计产量就有7-8吨。”
“在厄瓜多尔,每年都会有一批池塘被改造。他们不需要开发新池塘,但随着改造率的提升,他们的产量每年都会增加。他们只需要购置增氧机、自动投喂机、使用优质饲料,现在厄瓜多尔有Skretting、Cargill 和海大的饲料,这在以往都是没有的。”
“另外,厄瓜多尔也在搞自己的一项基因计划,进一步提高了虾的质量。三到四年前,厄瓜多尔很少有超过24克的大虾,现在大多数池塘都超过了30克规格,40克、50克的收成也有不少。”
“所有这些因素累加后,厄瓜多尔养虾业发病率还有所下降。以往我每次去厄瓜多尔,都会遇见一些白斑病问题,但最近这次一个白斑病池塘我都没有见到。”
随着产量的增加,厄瓜多尔出口商不断投资升级加工设施,以摆脱对中国市场的过度依赖,实现多元化发展。“这次,我看到厄瓜多尔工厂都非常现代化,可想而知他们在开发北美增值产品市场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
“与厄瓜多尔相比,印度和东南亚养虾业显得失败,养殖成功率太低是一个重要原因。”McIntosh说。
“将成本逐一拆分后,全球养虾业在饲料、种苗和能源的成本大致是相同的。但亚洲失败率很高,大约有20-30%,这才是最大的成本。再看厄瓜多尔,我认为不存在失败一说。”
“如何定义失败?简单来讲,就是养殖周期结束后无法达到预期利润。几乎所有厄瓜多尔池塘都达到了盈利预期,所以没有失败率一说,但在整个亚洲都有很大的失败率。失败往往是由疾病引起的,这才是最高的成本。”
在厄瓜多尔,虽然虾塘也发现过不少病原,但不至于大面积发病。““我在厄瓜多尔可以找到所有已知病原体,但他们就是没爆发疾病。病原体存在和疾病爆发之间是有区别的,在低密度条件下,水体不断进行光合作用,而不是高密度的异养模式,这对虾造成的应激似乎要小很多,所以病原体不会演变成疾病。”
“厄瓜多尔还有运输成本优势。一条集装箱从印度发往美国,价格是2万美元,从厄瓜多尔发货成本只有6,000美元,仅在运输方面就有14,000美元的优势。厄瓜多尔白虾最快能在一周内抵达美国,印度则要三周以上。厄瓜多尔还拥有欧洲市场门户,这是许多亚洲国家没有的。”
上半年,印度养殖投苗强劲,以至于出口商库存太高。“冷库已经爆满了,印度在满足市场成本方面也存在问题,如果消费疲软,相信印度下半年产量将会急剧下降。”
McIntosh认为,虾类消费量与居民可支配收入存在相关性。“如何预测一个国家的虾类消费量?我对美国、中国、日本和欧洲的虾类消费量与可支配收入的增长进行了回归性分析,证明二者有着很强的相关性。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虾类消费量也增加了。可支配收入主要购买一些非必要的食品,中国虾类消费增长最快,其可支配收入的增长率最高,其次是美国。在欧洲,可支配收入和虾类消费持平,日本则在下降。在我们这个时代,可支配收入在减少,这可能是非必需食品销量减少的原因,而虾产品属于这一类。”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虾类市场,2020年和2021年政府推出的经济刺激掀起了强劲的消费热潮,许多虾蟹贝类消费都得到了提振。“一部分政府补贴用于购买海产品和非必需食品,当时人们无法外出,只能买海鲜回家,推高了虾蟹贝类的价格。今年补贴不再发放,这笔可支配收入减少了,对海鲜消费有什么影响?我们看到许多海产品价格大幅下降,但相比龙虾、雪蟹,南美白虾跌幅还不算那么明显,说明更多的需求已经产生,只不过现在要自掏腰包。”
“美国虾类市场变得更加正常化,虾产品显得不那么高端,因此价格没有像其他虾蟹贝类那样大跌。但如果你回顾30年来的通胀和定价,你会发现虾价其实是下跌的。相比70、80年代,虾价是通缩的,这得益于技术的进步,随着时间推移,水产养殖技术的迭代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产量,也就降低了价格。”